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品赏蛇凤纹玉带钩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1-25 12:30

蛇凤纹玉带钩。

▢彭宝珠

带钩亦称犀比,是古代贵族及文人武士用以连接腰带两端的一种精巧扣件,其功能与现代皮带扣相仿。每一件带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或许曾陪伴过某位显赫人物,或许见证了某个重要事件的发生。带钩作为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饰与实用工具,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其制作材料多样,既有青铜铸造的,也不乏黄金、白银、铁质以及玉石雕琢的精品。其形态各异,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到复杂的动物、人物造型,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意。带钩线条流畅,雕工精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用心和对美的追求。

这件收藏于江苏南京博物院的蛇凤纹玉带钩,长5.8厘米,宽3.7厘米,为青白玉质地,半透明色泽,局部因岁月侵蚀而呈现黄褐色,更添古朴韵味。带钩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设计精巧,工艺非凡。钩首弯曲,作蛇首回首状,减地浮雕的蛇首双目凸出圆睁,栩栩如生。蛇身上细腻的鳞形纹与细斜线纹交织,其间点缀着浅浮雕的谷纹与斜方格纹,展现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外框则巧妙地以透雕四凤装饰,四角凤首尖喙向内伸展,四蛇身与四凤紧密相连,圆形蛇首穿梭于圆环与外框之间,灵动传神,仿佛正在悠然游动。这件带钩出土于江苏无锡鸿山遗址邱承墩的战国贵族墓,是研究战国时期贵族生活风貌、审美取向及玉器雕琢艺术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祥龙辞岁去,金蛇踏春来。2025年恰逢农历乙巳之年,一条灵动而俏皮的小蛇,带着新春的喜悦与生机再次轻盈地降临人间,为大地披上新岁的华彩。在中国源远流长、熠熠生辉的文化长河中,蛇的形象早已融入无数典故,如杯弓蛇影、画蛇添足、打草惊蛇、灵蛇献珠、笔走龙蛇等,或寓托警示或充满讽刺或表达赞美,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这里赋予了蛇类非凡的力量与深邃的神秘感。巴蛇这一自然界中的奇异存在,竟拥有吞噬巨象的惊人能力,并用三年时间来消化,最终排出骨骼。这样的描绘震撼人心,不仅彰显了蛇的力量,更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敬畏的种子。

另外,在诸多神话传说中,蛇还与神秘的力量紧密相连,并凭借其独特的生命力被赋予了“重生”的象征,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便深刻体现了蛇形生灵所蕴含的情深意重与超凡境界。因此,文人雅士对蛇怀有特别的情感,他们精妙地将这一形象融入艺术创作,成为文人用以表达对生命奥秘的尊崇、对智慧探索的执着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憧憬的载体。

这件蛇凤纹玉带钩归属葬玉之列,彰显了吴越地区顶级贵族的显赫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蛇被赋予了睿智、幽邃及蜕变的寓意,而凤则是吉祥、雅致与高贵的化身。蛇凤纹玉带钩精妙地将这两种寓意融合于一体,映射出古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对深邃智慧的崇尚,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愿景的无限憧憬与追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