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1-25 12:30
▢葛海军
玉米芯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我们这儿普遍称为棒子核。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上小学时,棒子核在农村主要用于烧火做饭,后来听说可以拉到城里厂家卖钱。
父亲面对大堆的棒子核,觉得烂在家里烧火不如换几个钱补贴家用。他先找政治队长又找管生产的队长,他们同意了,却只准给半天假。父亲连夜去邻村亲戚家借来一辆小拉车,次日一家人七凑八敛找口袋装车。
去城里的那天夜里,不知是几点钟,父亲把我叫醒,我迷迷糊糊地吃了点饭便随着父亲上路了。寒冬的夜晚,月黑风高,父亲驾辕,我拉着一条偏绳。此时的漕河已坚冰封冻,冰面上铺着厚厚的防滑土,过了冰路便是那段“牛见愁”的沙滩路。车轮陷了半尺深,双脚蹬在松软的沙土里根本用不上力,只能左扭右扭,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棉鞋里灌满了沙土,凉飕飕的。我们走走停停,终于爬上了南岸。
一路上只有车轮碾地的声音和我们父子俩的脚步声,偶有几声犬吠打破寂静的夜空。出村入村,又出村又入村,不知过了几个村庄,终于见到远方有闪烁的灯光。走过一段车沟没膝的坎坷路,才踏上了较平坦的炉灰渣路。
父亲说:“围城儿(我们那里对郊区的俗称)到了,东边这个村是韩村。”
继续前行了一段路,便有了昏暗的路灯。不时有淘粪的驴车和挑着粪桶的男女匆匆而过。来到一个路口(现在的东风路和阳光大街交叉口)往东拐不远处,突然从临建房里走出一个身穿蓝色棉大衣戴着红袖标的彪形大汉,大声问道:“站住!干吗的?”
“去南关卖棒子核。”
“没看见不许通行吗?前面修道呢,绕单洞子去!”
于是我们转头往南走。此路是坑坑洼洼的石渣路,没有路灯,西边是农田,东边是深不见底的大坑。拐弯东行,父亲提醒我,前面那黑黝黝的地方就是单洞子,要注意脚下的砖头瓦块,别绊倒。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桥洞子,慢慢摸出洞口后开始走街串巷,七拐八拐,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三丰路东头油脂化工厂。
厂区内长长的队伍挨肩擦背,我们排在后面耐心等着。身上的汗落了,棉袄开始变得冰凉,车子慢慢向前挪动着。黎明时分终于挨到过磅,只见一位质检员手里握着一根钢钎,从几个口袋上捅了几下,然后示意可以过磅了。
人们扛着口袋上了跳板,争先恐后地奔向那如同小山一样的棒子核堆。跳板宽度约40厘米,斜刺云天,上下颤抖,偶有人不小心掉下去。我第一次看到这么高的跳板,感到十分新鲜,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扛起口袋往上冲。没上到多高,因左顾右盼身体失去平衡,也掉到了下面那很有弹性的棒子核堆上。
我扛完最后一小袋,站在棒子核“山”顶四处望,左侧的城区一片雾蒙蒙,附近村庄隐约传出高亢激昂的鸡叫声。我感觉太阳是从西边露出了地平线,父亲说我转向了。
我很想看看城里白天是什么样子,但父亲只请了半天的假,急着回去,只好委屈我说:“等过年给你姑送糕,还带你来,让她带着你好好逛逛市里头,也去动物园玩玩。”
我顺从地听着父亲的话,坐车回村。没走多远,我就在晃晃悠悠的车上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