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2-12 14:45
□保定日报记者 卢雪竹
踩高跷、舞钢叉、抬花轿……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在易县文化广场上,2025“非遗贺新春”春节花会调演活动火热进行,为乡亲送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上午9时,西考村吵子会的锣鼓声率先响起,被乐声吸引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唢呐与打击乐穿插轮换演奏,高低相扣、急缓相宜,乐感层次分明,别具韵味。“我们今天演出人员里有3位已经80多岁了,我今年65岁,在里面算年轻人。”任大爷笑着拿起手锣,演示敲击技巧,“坚持这么多年都是因为热爱,想把这些发扬好,传承好。”
“小时候父母带着我看花会,现在我带着孩子看,让他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过年的情景。”观众王磊说话间,手中牵着的儿子蹦蹦跳跳,指着不远处高跷队中“膏药”表演者说:“爸爸你看,有小孩子在踩高跷,我也想学!”
小“膏药”冯子轩今年10岁,是此次表演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却已经有近3年的高跷经验。踩在高高的木跷上,他身姿轻盈,步伐稳健,跟着节奏跳跃、转身,动作流畅自然,透着股认真劲儿,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每次放假回老家,我都会跟长辈一起练高跷,感觉特别有意思,这是我家里的传承。”表演结束,冯子轩踩着跷一溜小跑,围着陪他过来的姥姥撒娇要夸奖。提起为什么让孩子练这个,姥姥笑着说:“既能让孩子锻炼身体,还能传承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可比玩手机强多了。”
广场北侧,飞叉表演惊心动魄。哗哗作响的钢叉,灵活地在表演者身上流转。表演者利用肌肉的力量让钢叉在肩、背、胳膊上转圈翻滚,通过精确的力度调整钢叉重心和速度,时而旋转,时而抛接,一招一式游刃有余,让人目不暇接。
老人们坚守传承,以岁月沉淀的热爱奏响民俗乐章。年轻人与孩子满怀热情,在高跷飞叉间触摸家乡的根脉。这场“非遗贺新春”春节花会调演,串起代际间的情感纽带,让非遗的火种在欢声笑语与声声赞叹中越燃越旺,照亮未来的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