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2-13 10:41
□保定日报记者 卢雪竹 通讯员 李霞光
金蛇庆盛世,民俗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四的易县,寒风裹挟着浓浓年味扑面而来,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2025年易县元宵晚会活动正在进行,猜灯谜、赏花会、闹元宵,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龙腾狮舞,锣鼓喧天,传统花会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民间传统花会二鬼摔跤、钢叉武会等花会轮番登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盛宴,展示出民间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在谜语竞猜区域,精心准备的200条灯谜,内容涵盖历史典故、文化常识、生活百科等多个领域,大家三五成群,或驻足凝思,或小声讨论,争相猜灯谜。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由远及近,铿锵有力,点燃现场氛围。
一条金色巨龙在十几位身着彩衣的舞龙者手中腾挪翻转,活灵活现。十三节龙身随着鼓点节奏上下起伏,时而盘旋而上,时而俯冲而下,时而首尾相接,摆出“龙兴易县”“年年大吉”等吉祥祝福的词语字样,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
易县摆字龙灯因在扎制的龙体内置灯,并在表演时用龙体摆出吉祥字词而得名。因龙体分节、分段,又被称为“节龙”或“段龙”。龙灯由13节龙身和领舞绣球组成,龙身外罩绘有龙鳞、龙爪图案的龙衣。表演动作多为龙扑蛛形式,有驱除邪恶的寓意。表演队形有龙摆尾、地卧龙、天卧鱼、龙塔垛、跑八字等。每摆一字,持龙尾者都要绕场一周,再到设定的位置,完成最后一笔,显得活泼风趣。
“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这条龙。”说话的是易县摆字龙灯第五代传承人郑庆坤, 18岁开始学习舞龙,到现在已经快50年了,“每节龙身可作为汉字一个笔画,绣球为点,舞动中可摆出13画以内的汉字。”
人群中,一个小女孩骑在父亲肩膀上,兴奋地挥舞手中的荧光棒,跟着龙灯一起摇摆。“每次花会都会带孩子来看,这是我们的年味,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孩子母亲笑着说,“希望孩子能从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它传承下去。”
舞狮腾跃、彩绸飘舞、旱船摇曳……龙灯表演即将接近尾声,观众的目光依旧被精彩节目深深吸引。居民岳紫薇高兴地说:“家门口就有这么丰富的庆元宵活动,元宵节就是要这样热热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