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13 10:48
□钟芳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为新年第一个月圆良宵,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满是欢乐祥和的味道。《我们的传统节日》系列图书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灶王节共8个传统节日,其中的《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聚焦元宵节话题,通过对元宵节的介绍和时代化解读,让我们对这个节日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并激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元宵节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就已定为节日。过节怎能少得了美食,元宵便是元宵佳节的必吃食物。元宵初称浮圆子、汤圆、汤团或团子等,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为元宵。《清稗类钞》记载:“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则称“汤圆”。但无论汤圆还是元宵,也无论什么馅料,人们食用它,大多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圆形,又含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与圆满,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热情一直不减。
吃完了热气腾腾的元宵,再携家带口去赏灯,当是一件乐事。流连在璀璨的灯火世界里,观赏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宝莲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桔子灯、走马灯、人物灯等,美不胜收,眼花缭乱,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愉悦。
赏灯之余,最富情趣的莫过于猜灯谜。譬如“上下合(打一字)”,这种脑筋急转弯式的灯谜还真让人颇费思量,而答案却再简单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卡”字。另一则灯谜显然容易得多,“身穿锦袍头戴花,每天清早催人起(打一动物)”,一看谜面,准会让人会心一笑,脱口说出“大公鸡”来。这些或难或易的灯谜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意蕴深厚的中国汉字,在经过巧妙的排列组合后,于节日之夜瞬间迸发出熠熠光彩,增添喜庆的同时也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动人场景尤显温暖。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贫富贵贱,都尽情地闹,尽情地舞,尽情地笑,连平日隐藏深闺的女子这时也有了难得的出游机会。如今,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元宵节观灯、舞狮、舞龙灯的习俗。这些活动对城市一族来说可能还略显陌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通过绘图、步骤介绍、流程展示等方式,教人们如何制作花灯、纸狮子和龙灯,在动感十足的现场体验中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悠神韵从古老的民俗记忆中唤醒,让元宵节的喜庆热闹不但活跃在趣味盎然的文字里,更立体鲜活地展现在巧手制作中。
作者从传统礼仪、特色美食、诗词谚语、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节气变化等维度讲述了元宵节的深厚渊源。从元宵的来历、相关习俗的赓续、节庆文化的传承讲到现代人过元宵节的场景,透过热烈奔放的情感表达以及温润可亲的人文抒怀,最终揭示出元宵节的深刻内涵。
此外,《我们的传统节日》系列丛书还诠释了春节等其他7个节日的多彩样貌,每一个节日都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演绎着中国人的温情与浪漫,叙说着他们的坚韧与执着。这些节日构成了一部“浓缩版”的国人生活史,从中既可探寻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基因,也可一窥华夏文明的迭代传承。这样用意精深的书,既可作为孩子们的智慧读物,也可作为成年人学史增信的枕边书。跟随时光的脚步,在节日的深情礼赞声中,重温历史,追念中华文化情怀,堪称一场有品质的精神畅游。
灯火映万家,团圆共此时。《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料,有趣,有味,让人陶醉在节日的欢愉中,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深感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