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2-15 09:00
□高继承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百姓的口碑衡量干部的业绩”,此举紧紧抓住了干部评价与工作导向的关键,对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进一步强化“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干事激情、“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干事合力、“山高绝顶我为峰”的干事追求必将起到关键作用。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业绩如何,不应是自说自话的数字堆砌,也不是上级机关的单向评定,而应将百姓的口碑作为根本衡量标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这一理念,深刻契合了党的群众路线,反映了干部职责的本质内涵,于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发展浪潮中,对进一步凝聚起干群同心、万势竞发的磅礴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交卷验收之年。我们要想完成既定的战略任务,实现“用攻坚新颜值、决胜‘十四五’的成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目标,就必须拿出决胜的信心和姿态,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按照全会提出的“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广大党员干部更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拿出“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的干劲,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在为民服务上永葆初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执着有为。
百姓口碑是干部工作成效的“直观映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奋斗目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身处政策施行的终端,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民生福祉的增进有着切身体会。干部若能在其岗位上真抓实干,致力于解决民生痛点,为地区经济发展找准方向、注入活力,让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百姓自然会在日常言谈中流露出赞许与认可。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力以赴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坚决按照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要求,在加快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有效承接京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在多措并举扩大内需,坚定不移提消费、促投资、扩需求,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上下功夫;在扮靓城市新颜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在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守好生态安全红线,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上下功夫。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百姓的认可,用孜孜不倦的奋斗换来群众的尊重,这无疑是对党和人民期待与信任的最好回报。
百姓口碑是干部作风形象的“生动刻画”。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工作成效,进而决定百姓口碑。干部的工作作风是深入基层、亲民务实,还是高高在上、形式主义,百姓有着敏锐的感知。对于保定而言,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每年一个总抓手,一步一个新台阶,任重道远,影响深远。当今,全市上下共同实现保定振兴发展的愿望空前强烈,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力量空前凝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已成为千万人、一条心的精神图腾,这是我们做好保定工作的最大底气和动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面对伟大的事业,我们更需要那些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主动倾听民声、积极回应民意、切实解决民忧的干部;更需要那些主动为民担当、勠力攻坚战顽疾,时不我待勇向前的干部;更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以其真诚、勤勉、负责的形象走进百姓心里。
百姓的口碑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以百姓心为心,全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共同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前进。因此,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中央重大决策、省委重点部署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把主观能动性转化为发展主动权。当干部们都将百姓口碑视为工作的最高追求,就会形成比学赶超、务实奋进的良好氛围,党的政策就能精准落地,社会治理会更加高效,国家发展也将在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下稳步迈向新高度。如此,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来,把握大势、坚定信心,正视困难、保持清醒,按照一个“最大共识”和五个“必须统筹”要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有力有效应对挑战,以保定之进为全省、全国大局稳定作出新贡献。
总之,坚持以百姓口碑衡量干部业绩,是对干部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真实体现。唯有如此,才能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不懈奋斗,书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作者单位:保定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