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邯郸日报 邯郸日报
您的位置:首页>

“这是我人生第二个生日”|“摘下口罩那一刻,太舒服了”|“我们会尽自己的全力”

来源:保定日报发布者:王煜时间:2020-04-25 14:28

临危受命,踏上征程,肩负众望,心中惶恐。远离故土,告别亲朋,一丝伤感,油然而生。虽一介女子,但心存使命,刻不敢忘。长发虽去,我志仍坚。2月15日,市第一中医院护士姚伏雨逆行向南,迎风踏雪,奔赴武汉。

女子本弱,为医则刚,疫情当前,毫无惧色。在汉阳体校方舱医院,姚伏雨每班工作6小时,加上交班和等待脱去防护服的时间,一共需要8个小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工作中姚伏雨的汗水浸湿了衣服,透过防护服都可以看到汗水流下的痕迹;护目镜起雾,视野变得模糊,额头、鼻子、耳朵被压得失去知觉;连续工作后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加重。但是工作不能停,病人还等着发药,等着测量生命体征,姚伏雨心中只想着“不能停下来,一定可以坚持,我能行,我必须坚持”。当病人向她道谢并竖起大拇指,姚伏雨好像打了一支止痛针:付出,值了。

农历二月初九,母亲六十大寿,但姚母还不知道她到了武汉。多年在外学习工作,姚伏雨已经习惯报喜不报忧,免得老人担心。年前本来和妹妹商量好,一起回家陪老人过生日,如今身在武汉,愿望无法实现。今天姚伏雨早餐武汉热干面,晚餐打卤面。“妈,就当女儿陪您吃长寿面,给您过生日了。祝您生日快乐!等武汉胜利,重返家乡,再告知实情,膝下尽孝。”

3月13日,姚伏雨入党。“这是我人生第二个生日!”她坚信,火线入党是她做的最坚定、最重要、最正确的选择。

王煜

“摘下口罩那一刻,太舒服了”

2月22日,市第一中医院影像技师梁银龙和全省30名技师一起,一路奔波,抵达武汉战“疫”一线。

2月23日上午,梁银龙一行来到主阵地——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简单熟悉工作场地和内容后,院感老师开始耐心讲解防护服穿脱步骤。由于大家都在影像科工作,平时不接触防护服,所以步骤记得不是很清楚。老师给大家发了视频,让有时间多看多练,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晚上,梁银龙和大家一起,练习到很晚。

2月27日,梁银龙进舱。他提前去了厕所,然后去穿衣间穿防护服。老师人特别好,听说梁银龙第一次进舱,特别仔细帮他穿防护服,口罩、眼镜也勒到很紧,防护工作细致严谨。CT机很智能,不用直接接触患者,梁银龙就可以完成操作。由于辐射量比较大,梁银龙需要在隔离服外面穿上铅衣,特别笨重,活动吃力。工作在紧张中一步一步进行,护目镜上开始起雾,缺氧导致头痛,梁银龙感觉快支持不住了。今天病人多,一共53个。咬牙坚持到换岗时间,梁银龙出舱脱防护服,污染区、一脱间、二脱间、七步洗手法……每个步骤都不能少。“摘下口罩那一刻,太舒服了!”梁银龙感慨。

3月8日上午,随着汉阳国博方舱医院最后1例确诊病例转院,标志着该院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清零”,进入“休舱”模式。

“这次武汉之行,我将铭记一生。”3月18日,离开武汉时,梁银龙心中默默地说。

王煜

“我们会尽自己的全力”

“尊敬的白衣战士,大家好,欢迎乘坐NS466918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很荣幸能和大家并肩前往武汉,……正因为有了你们这最美丽的逆行,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待到胜利时,我们再来接你们回家,……”2月15日,听到河北航空机长的话,市第一中医院护师南雨杰心里暖暖的。

2月22日,汉阳体校方舱医院,南雨杰被安排在第二组19:30—1:30的班次,是河北省第一组入舱人员。她准时来到脱2区域,对医务人员、保洁人员、公安等,进行脱防护服的监督。防护服下的南雨杰,里面的衣服从干到湿再到干。到1:30,她还要清洗消毒55个护目镜,2个脚垫,更换酒精2次,84消毒液2次。仔细交班后,南雨杰排队出舱,脱下防护服到公交车上已是凌晨三点,四点回到宿舍,消杀、洗澡、洗衣服,5:30终于躺在了床上。“加油!加油!……”南雨杰默默念叨着,沉沉入睡。

在沟通中,患者表示,很想体验中医的博大精深。作为组长,南雨杰立即找来扩音喇叭,引导大家到活动区域,一起做中医养生操《八段锦》。八段锦可以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增强凝聚力,提高精神状态。南雨杰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分别进行讲解,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期间,不断有其他单元的患者及其他省队的医务人员加入。活动结束后,患者纷纷点赞,为河北省医疗队写了感谢信。

“只要能帮到患者,我们会尽自己的全力。”这是南雨杰武汉之行的心得。

王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