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邯郸日报 邯郸日报
您的位置:首页>

周小三:情系桑梓施义举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5-26 11:35

工作中的周小三

靠苦干白手起家,致富后不忘家乡

□本报记者 陆征

1972年,周小三出生在阜平县光城村一个贫困农家。凭着勤劳肯干,他从一个建筑工地上的打工仔成长为北京建筑行业小有名气的工程队负责人。致富不忘家乡,古道热肠的周小三扶助乡亲,捐资助教建学校,为村里孩子们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大道。

少时的周小三家庭贫困,十五六岁的他为补贴家用,跟着同村的几个大人先后到山西、北京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在北京打工期间,周小三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工地上的师傅们喜欢他,工头们赏识他。很多包工头宁可自己少挣点钱,也乐意把一些零碎工程包给周小三干。揽到的包工活越来越多,周小三需要更多工人,他想到了老家的乡亲们。深受大家信赖的周小三在家乡招的工人一拨又一拨涌向北京,不到三年时间,他便拉起了一支近百人的工程包工队,逐渐在北京建筑行业中小有名气了。

有了自己的事业,周小三不忘回报家乡。乡亲们生活上遇到困难,周小三总是慷慨解囊。逢年过节,他总要给困难村民送钱送物,甚至还连续二十余年默默资助同村一位贫困老人及其残疾儿子的生活。

帮扶乡亲之外,周小三还致力于公益事业。周小三说,自己从小因贫困失学,他不希望让孩子们再走这条老路,“以前穷没法子,现在条件好了,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能让村里一个孩子失学!”看到家乡学校年久失修,他多方奔走,搭桥引资,请来北京一家企业在村里投资上百万元筹建新校舍。作为新校舍的承建方,周小三全身心投入到工程中,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还把自己几十万元垫本资金无偿捐献给学校。2003年7月,两层38间、共1360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圆满竣工,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得到极大提升。

为老年公寓捐款40万元,为孤儿捐款5000元,2008年为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周小三更是毫不犹豫地把账户上仅有的三万元存款全部捐赠给灾区。乡亲们算了一笔账,自打在北京拉起包工队伍后,周小三为救助家乡父老及引资建校投入的资金,粗略计算高达上百万元。说起周小三,乡亲们无不为他感到自豪:“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是咱光城有良知、懂回报,热爱家乡的小三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