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实干担当,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接续奋斗,阜平与全国一道——

逐 梦 小 康

来源:作者:时间:2021-07-12 09:23

□保定日报记者 刘寒凝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阜平县委书记刘靖荣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

他激动地说:“这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的,属于所有为阜平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贡献的人,属于所有为阜平乡村振兴做出努力的人……阜平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八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画面记忆犹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叮嘱仍在耳畔。

今天,阜平已经走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但亲历者明白,是每一步踏实的脚印,让梦想更近。

牢记使命,把总书记的嘱托变成生动现实

地处太行深山区的阜平县,是革命老区,自“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就是国定贫困县。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国发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2013年,国务院扶贫办将阜平确定为“燕山—太行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

全山区县,交通闭塞,产业传统,资源匮乏。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全县209个行政村中有164个贫困村,占78.5%;贫困人口10.81万人,贫困发生率54.37%。

在这个基础上脱贫攻坚,怎么干?

2014年11月,刘靖到阜平工作,2015年4月就任政府县长,2018年7月接任县委书记。他几乎见证了阜平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阜平县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实干、担当、创新。”

按照总书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指示精神,阜平县聘请专家团队编制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通过“政府+企业+农户”带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六大产业——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生态旅游,基本形成“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扶贫产业体系。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阜平县建成39个搬迁安置小区,10万多乡亲住进新房。配套建设的207个产业园区,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阜平组织新建和提升108所学校,确保山区孩子就近上学;发展职业教育,成立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协作区,依托“梦翔汽车培训基地”,输送2454名学生到车企就业,人均年增收4-5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该县推进健康扶贫,完善提升13所乡镇卫生院和209个村卫生室,协调中国中医科学院对口支援中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托管县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抓好低保、养老、残疾人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兜住贫困群众生活底线。探索建立的“四险一金一网”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帮扶保障机制,实现对临贫易贫人口精准预警、精准核查、精准帮扶,全面兜牢防贫底线。

该县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28公里。“一心、两环、七射、八联”的交通路网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电网、通讯全面升级。

2020年2月,阜平实现脱贫摘帽。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0元。

房子新了、道路宽了、山更绿了、人气旺了,老百姓腰包鼓了、精气神昂扬了。曾经的国定贫困县,有了众多“国”字号的荣誉。

国务院扶贫办将阜平列入中国扶贫交流基地。昔日穷困破败的骆驼湾村,成了美丽富饶的全国文明村。

总书记“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变为生动现实。

党建引领,全部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回首阜平县脱贫攻坚之路,一幅幅共产党人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图景徐徐铺开。

“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

209名第一书记驻村,7785名干部结对帮扶。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指导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严格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只争朝夕的工作效率,扎实推进工作落实。

乡镇干部包联本辖区所有贫困村,村干部分组包联贫困户。

阜平将抓党建与促脱贫紧紧拧在一起,以建设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为抓手,创新实施基层党建“二三三”工程,让党员走到群众中去、走到产业中去、走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去,把群众领到党建阵地中来、领到致富产业中来、领到党组织中来。2018年以来,有5000余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吸收900余名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

他们建强脱贫攻坚“指挥部”,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将全县划分为8个战区,实行常委负责制。落实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度,一线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地见效。坚持每周日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脱贫工作,每月举办一次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

构筑脱贫攻坚“桥头堡”。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树立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夯实乡镇中坚力量,推进村班子结构优化。

打造脱贫攻坚“排头兵”。坚持每月15日开展党员活动日,全面实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鼓励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当先锋、做表率,用榜样力量激发群众脱贫信心和斗志。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来自全党全社会的帮扶力量,形成了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刘靖说,依托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信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卫健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等部委、院校资源优势,党员干部积极对接,加强与西城区扶贫协作,用足用好“五包一”“三包一”、企业帮扶等资源,加快帮扶项目落地。与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中部战区等部队单位做好对接,推动帮扶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共产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信仰、担当与行动,让阜平大地激情荡漾。”刘靖说。

阜平在全省脱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连续被评为“好”的等次。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共阜平县委“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接续奋斗,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骆驼湾、顾家台成了生态旅游打卡地,史家寨有了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红草河现代农业园区生机勃发,天生桥镇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阜平职教中心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联合推介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如今,阜平站在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干群同心,稳步前行。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途上,阜平县注重平稳过渡,制定《阜平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坚持现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减。并合理划定重点监测人群,常态化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全部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建好用好“四险一金一网”防贫保障体系,构建智慧信息网,实现10个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和定期更新。开发设立阜民安康保险、助老健康御险、农户平安综合险、防贫保险和社会救助基金,因户精准落实保险业务,及时化解防贫致贫风险。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激励各方面人才在乡村振兴岗位上建功立业。

阜平县注重“五线合一”,即把做大做强富民产业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主线,把打造乡村示范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风景线,把坚持生态优先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红线,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保障线,把坚持党建引领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生命线。

“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会应用到乡村振兴日常工作中。”刘靖说,阜平县坚持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所有县级干部和职能部门全部落实包联乡村责任,不间断督导指导,一线推动工作。所有县级领导和科级干部每半月到分包乡村住一晚上,研究解决问题。坚持文不过夜、重要事项研究处理不过夜。县内开短会、开视频会、到基层开会、利用晚上时间开会,腾出时间抓落实。

今年以来,六大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食用菌种植总面积发展到2.2万亩,新建高标准出菇棚300栋,升级改造棚室496栋;新增林果种植2万亩;新发展中药材1.5万亩;畜牧产业以生猪、肉鸡、硒鸽为重点,新增规模养殖园区6个;28个改造提升村将打造成旅游特色村;223家家庭手工业加工厂点提质增效。

此时,骆驼湾省级和栗园铺、龙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G207、S203沿线示范线以及58个示范村建设正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正深入推进。

阜平的巨变,是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缩影,更是共产党人本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懈奋斗的缩影。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如期实现,更加美好的阜平日益丰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