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 杨旭时间:2022-07-05 09:02
□保定日报记者 杨旭
午后,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呈现眼前的是一位20岁女孩对河北梆子的见解,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个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来信节选。
听姥姥说,八九十年代,村子里每年办庙会,都会搭个大戏台,有时候唱京剧,有时候唱梆子,有时候唱老调。庙会时间是不同的村子排顺序排出来的,我们村的庙会都是在初冬,庙会一连好几天,一到唱戏的时候,台子下面人山人海。我姥姥会和几个老姐妹很早就带着板凳去台下占据前排位置,一同观看精彩绝伦的表演。等到电视普及了,电视台节目多了,这样的乡村娱乐就衰落了。但每次听到梆子戏,姥姥还是会很激动,她常对我念叨,“这是我心底的声音,这唱进心底的声音是咱保定人的乡音。”
但关于戏曲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陌生。直到我选择了戏曲鉴赏这门公选课,我才系统地学习到中国文萃戏曲,结合自己课下所搜集的材料,我对河北梆子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在剧种方面,河北梆子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当时河北梆子科班和戏班遍布河北各地。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逐渐走向衰落,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几乎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开始全面复苏,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思想舆论、传播文化教育及在国内外文史研究和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北梆子已蔚成全面复兴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下,河北梆子演出市场逐渐萎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大众传媒的不断丰富,群众艺术欣赏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新变化,河北梆子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河北梆子演出市场低迷,活动阵地逐渐缩小,过去那种动辄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演出组的演出场面已不复存在,院团生存维艰,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加之河北梆子艺术形式古老,唱腔难度大,不利于普及,导致受众人群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由于戏曲学校艺术生学费高,培养周期长,毕业生就业面窄,导致专业招生难、生源少,一些颇有造诣的艺人因年事已高,或逐步退出舞台,或相继谢世,积累一生的绝技难以传承,河北梆子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危机。传承保护河北梆子已是当务之急,创新发展河北梆子势在必行。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2006年5月,河北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和传承河北梆子发展提供了有力契机。要立足民俗传统,把握自身特色,坚持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并重,健全保护传承体系,突出集中抢救保护、剧目精品建设、原生态保护、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观众人群培育等重点,立足于文化传承。创新,是戏剧艺术发展不竭的动力,无论是剧目还是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都应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创新。戏剧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来自于丰富的生活土壤,而戏剧艺术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喜爱、参与和传承。在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今天,唤醒人们的文化乡愁,让人们记住乡音,关键是要实施有力策略,保护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基层群众欣赏戏曲的现实需求。河北梆子是我们河北的传统艺术,需要一代代传承和发展下去,在创新发展中激发艺术活力。
在传统戏曲传承与传播中,可以集思广益,运用年轻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增加年轻一代在戏曲中的参与度,增加戏曲表演的新形式,将戏曲和视频、直播、古风音乐乃至相关游戏等结合起来,“新瓶装旧酒”,在充分挖掘戏曲内涵的同时,激发年轻人对戏曲的热爱,最终达到把观众引向传统戏曲的整体,建立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完整认知的目的。唯有年轻人“新血液”汇入其中,才有戏曲“老传统”的流光溢彩。此外,互联网+的也可以拓宽戏曲的市场,表演者的收入增长让艺术传承更有动力。
就比如说,隔壁河南孵化的“说唱濮阳”,其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直播表演改编戏曲的形式,将濮阳县至今流传着河南原生地方戏21种推广开来,被大众所熟知,有力有效有针对性的改善了经典戏曲近年来遇到的传承问题。“说唱濮阳”负责人张相彬表示,之前下乡演出时,看戏的人一般年纪都在50岁以上,最多也就几百个观众,但抖音直播间里几千人同时看戏,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疫情冲击下的传统戏曲行业,通过直播呈现出了柳暗花明,不仅在于粉丝群体的年轻化,还在于戏曲演员收入的提升,让戏曲传承更有动力。
此外,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及发挥技术优势,夯实文献和资料基础,以提升理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戏曲理论对传统戏曲传播推广的引领作用。
李新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记者观察:值得开心与欣慰的是,河北梆子在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引起了青年一代的关注,他们有思想,有劲头,他们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下去,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不竭动力。
河北梆子作为传统地方戏曲,受地域限制,但也受地域影响。近年来,戏曲进校园、进课堂,让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们都可以接触、学习这门传统艺术。同时,“文化保定·乐享生活”保定主题文化惠民季,让更多河北梆子剧目得以上演,让古城戏曲爱好者享受了一场又一场河北梆子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