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十无村”是这样炼成的

——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唐县西足里村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7-27 08:51

□保定日报记者 杨 虎

实  习  生 唐 烨

“过去谈到村风文明首先想到的是有什么,而这个村讲究无什么,这种经验做法值得推广。”7月26日,前来唐县参加全省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推进会议的石家庄市新华区信访局局长宋金海竖着大拇指夸赞说。

被宋金海夸赞的是唐县西足里村,这个村连续多年做到了“十无”,即:无刑事治安案件、无上访户、无赌博现象、无打架斗殴、无打官司告状户、无生活潦倒困难户、无有困难不帮的户、无不孝敬老人户、无垃圾乱倒现象、无侵街占道行为。去年,西足里村获评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现在村情好了,过去也是矛盾纠纷多,上访多的问题村。”西足里村党支部书记孙江涛说。

过去的西足里村,村班子软弱涣散,村规划实施难,群众意见大。2001年,西足里村党支部原书记孙宗学上任后,连打了三个“硬仗”,解决了三个多年遗留问题,两委班子树立了威信,工作逐步转入正轨。

孙宗学介绍,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成绩,通过实践总结确立了15条治理措施:

党员包联基础牢。实行10户由一名党员包联制度,每户门口张贴党员包联公示牌,上面有党员联系电话,党员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这一方式,大量矛盾在党员这一环节得到了解决。村调委会矛盾纠纷接待表“一个本子用7年”,从2016年至今仅登记了26起,党员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的“主心骨”。

党员会议经常开。每月至少召开1至2次党员会议,对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议,确保党员包联群众制度真正落实。村党支部对党员严格管理,党员作用发挥明显,认可度高,党员荣誉感极强。

村规民约提素质。全村村规民约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党员群众广泛宣传,熟记于心。从开始规范约束,到群众自主履行,今年,西足里村作为唐县村规民约优秀村被推荐到了省里。

培树典型树新风。村两委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引领文明村风。至今,全村已经评选出60多户十星级文明户,19人进入了全镇诚信体系正面清单,其中好孙媳延翠翠被评为“保定好人”。

支书公开亮承诺。村党支部书记公开承诺,干就要干好,如果有人更会为群众办事,愿随时退下让贤。一句承诺得到全村群众拥护。

村干部约法三章。一是所有干部和干部家属不能参与村内所有工程项目。村里所有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项目,全部按程序由群众代表主导公开招标。二是红白喜事,红事村干部可以不参加,白事必须去帮忙。三是村干部坚决不能收礼,一旦发现,立即辞职。

代办制度大包揽。在外遇到困难,村党支部帮助解决。去年,在外打工的40余名村民被拖欠工资80余万元,无奈向村求助。孙宗学带4人到外地工地,找到负责人以村支部名义进行协商,最终顺利帮群众要回了工资,避免了集体上访发生。村党支部已成了群众坚强后盾。

随叫随到保畅通。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做到24小时手机畅通,有很多次深更半夜,无论是家人去世、就医还是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支部书记。在书记的带动下,全村干部和所有包联户的党员全部24小时手机畅通,群众有事随叫随到。

调解室成为最后关。针对党员干部解决不了的大事、难事,孙宗学亲自上手,协调解决。在职期间经手的所有纠纷全部解决到位,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事件。2017年在县司法局的帮助下,“孙宗学调解工作室”成立,除解决本村难事外,也帮助调解其他村的疑难案件,做到了所有矛盾不出村,全部在村解决。群众当中有一句口头禅:“小事找党员,大事找干部,难事找村书记。”

网上平台解民忧。唐县县委设置人民至上公众号、智慧信访等多种网上便民平台,西足里村也打造了智慧西足里网上便民平台,第一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群众好评。

喇叭宣传不间断。孙宗学经常用喇叭广播方式宣传当前政策要求,有一次他因病住院几天,有部分群众就打听,喇叭怎么不广播了,书记去哪了?

联系群众接地气。村干部坚持每两周轮流到残疾人、鳏寡孤独户家中进行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村内有好几户老人年老体弱,购买生活必需品都没人,对此,干部多年来轮流帮助解决。村干部不嫌贫爱富,主动联系生活困难的群众,多与群众沟通接触,主动到群众中去,掌握群众所想,解决群众困难。村里很多事和做出的决策,都是通过串街串巷了解到的信息。

财务监督账目清。村重大事项先由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议,财务每季度按时公开,收支全部由理财小组签字监督,村干部不私自花一分钱。

集体收入补群众。该村成立了农机综合服务站,每年有5万元集体收入,对本村群众农业服务全部远低于市场价,此举得到群众真心的拥护和支持。

解决就业促增收。该村建立了扶贫车间集体产业,每年有6万余元集体收入,用工优先选用本村人员,解决了20余人就业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鼓励支持群众自主创业,目前群众自主建设6家手工业加工点,带动60余人就业,极大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15条措施,现在西足里村已经是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的先进模范村。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地方的基层治理经验,也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多过来指导,协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新时代新农村。”孙江涛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