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8-03 08:40
□刘柯旋
前两天,笔者在小区门口“三马车”上买了个大西瓜。摊主言语不多,憨厚实诚。拎回家准备切开时,见上边还贴着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彩色商标:瓜名、产地、口感介绍一目了然。品尝后确实好,嗯,下回遇着还买!
过去,瓜农、商贩进县城,在路边摆摊或是串街叫卖,其中一些有心人会吆喝:某某村某品种西瓜,不甜不要钱。次数多了,这种又沙又甜的西瓜就成了一个响亮“名号”,印在大伙脑子里,家家户户会买上一夏天。
品牌是商品走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如今,人们线下购物特别是采买食品,总是先看牌子、产地、保质期和相关标识,货比三家、符合心中标准后,才会放心购买。西瓜贴上商标,小举动里显出新农人的大智慧。
再者,农产品敢于贴商标、报家门、亮品质,这是生产者对消费者负责的体现,也是商品质量、实力的展现。时下乡村,越来越多的瓜菜、小米、粉条、香油、禽蛋等都有了身份、注册了商标,成本没增加多少,身价却提高不少,销量更大、走得更远。
期盼有名号、有商标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