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剑走偏锋:“错位”造车的保定之路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 苏兰生 刘杨 梁冬艳时间:2022-08-15 10:32


保定车企研发的尚未投放市场的高端新款车。 苏兰生 摄

7月底,来自保定汽车关联企业的一批参观者,在保定车企的一款车前参观。 苏兰生 摄


□保定晚报记者 苏兰生 刘杨 梁冬艳

实习生 高维桐

长安、奇瑞、吉利,上汽、北汽、广汽……

当今的国内汽车头部企业,多是从造轿车起步。

但保定不是。

保定车企剑走偏锋,均靠不造轿车驶出不一样的路径,一家骨干企业照样晋级中国前八强。

看来,成功的造车之路不止一条。

不过,每条成功之路都有迹可循。

造车的“保定经验”,值得多方借鉴

8月12日,一位邢台市客户想找关系,把自己的钱花出去。

他找到一位保定同学,打算尽快买一辆欧拉黑猫。但是,因车源紧张,短期内不能如愿。

这事儿,让人生发感慨。同样是保定造的轿车,几年前买与卖的关系可不是这样。

这说明,变化的车市让人难以预料。

有人说,孩子多了能打仗。近期,接触一位业界知名人士,他却说:“虽然,造车像生孩子,这个不行那个行,可是生多了也有烦恼。”

这是他对汽车行业和多家汽车企业,造车品系多与少的认知。

此话也有道理。因为,仅对一家车企而言,汽车研发动辄投资过亿、十几亿,或者更多,每款汽车产品不被市场接受,都会损失惨重,白交的学费会让人念念不忘、心痛不已。

比如说,以前保定车企曾造过一轮轿车,曾因遭遇不爽、浅尝辄止。其实,至于欧拉品牌,这是保定车企重启了轿车业务。

可回望那一段,保定首轮造轿车的历程。约是2006年,保定车企拿到国家轿车生产“准生证”,开始投产轿车、MPV车型。2007年,第一款1.3升排量的轿车投放市场,随后多款三厢经济型车型面市。这些产品落定中低价位,目标客户是占绝大多数中低收入的购车者。但是,轿车市场是一个饱满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保定轿车优势不明显。

到了2014年,保定车企斩钉截铁般砍掉了轿车业务。

再多究其因,可解出一道求证后的论题,就是任何企业不轻易进入一个不熟悉、不擅长的行业。

可以说,那时的保定车企在皮卡和SUV多功能车上长袖善舞,在市场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生产轿车尚属“新势力”,与一开始就造轿车的国内外其他车企相比,尚无品牌、技术、渠道优势,难以带来业界和消费者认同。尽管,当时的轿车价位不高,可满足占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需要。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这种产品又给人留下廉价车的印象。

保定车企角逐的主战场,还是皮卡和多功能车SUV。这样,一家保定车企掌舵人发声:“SUV不做到全球第一,绝不考虑推出轿车产品。”开始实施聚焦战略,靠专业、专注、专家的“三专精神”,紧锁15万元以下的汽车细分市场,潜心研发生产、开拓皮卡和SUV及其市场。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就对了。今天,保定皮卡产销全球,占到中国品牌近六成;SUV单车种销量,也长期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这样做,实际上实现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在车市的薄弱环节突围。

综合分析国内车企看到,一汽、东风、上汽、长安,4大头部车企不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皮卡和SUV上,而是重点放在轿车和重卡、轻卡商用车等领域。保定车企是后起之秀,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依靠错位竞争,发力大企业看不上眼、还没有做,小企业又做不好的产品,这是保定车企成功之道。

这一点儿,值得全国业界学习,也该引起其他行业重视。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缝隙产品,集中精力做好,也是一个大市场。

所以,贪多嚼不烂。造车,品系太多不见得都能做好,企业发展还是需要精准定位。

这是造车可资借鉴的“保定经验”。

产品回归,保定造车并非“一鱼多吃”

如果说皮卡、SUV,是精准载货和乘用两种需要、满足多路况驾驶,针对特定客户生产产品的话,那么转向纯电动轿车——“征服小姐姐的欧拉”,也是锁定所认定客户群之举。

欧拉,这种产品投市是保定制造轿车的回归。而再往以前看,保定造SUV其实也可看作是一种回归。

上世纪90年代,保定诞生皮卡后,还有一种皮卡的孪生产品投市。那时,汽车圈儿内有人说,保定造车是“一鱼多吃”,意即一个平台上能造出两种品系的汽车来。

这种皮卡孪生产品,当时叫做厢式车——与皮卡共用底盘,车身是一体化的设计,而不是在皮卡后部的货箱上罩一个防雨棚。当时的这种厢式车,就是今天SUV的初始产品。

那个时期,制造这种厢式车的保定车企,有田野、新凯、大迪、天马等车企。后来,随着企业装备技术进步,保定车企开始实施多平台战略,也就是皮卡生产线是专用的,SUV生产线也是单独的。由此,SUV的生产更加精准和高效率。

赛弗,是长城汽车最早的SUV,投产于2003年。这种产品问世,让长城汽车继1996年转产皮卡后,赢来双品牌时代。此产品投产开始时,也是与皮卡共用生产线,通过弹性生产制造的产品。

生产的改变,来自于本世纪初。2005年哈弗CUV问世,实现保定造皮卡,与SUV制造平台的分离。2013年,哈弗正式独立为单独品牌,哈弗品牌的拳头产品H6实现保定、天津等地的多座工厂生产。这就彻底告别保定车企的一个厂区里,甚至是一个车间里,既下线皮卡又制造SUV的历史。

这是保定车企多平台造车的开始。

而在销售环节,一家车企也实行了建立不同车种的销售网络、实行分品牌销售的新模式。

这样,保定造车和汽车销售的分工更加专业化。

这些年,仅长城汽车多平台战略实施,又不断投产长城魏和坦克、摩卡、欧拉等品牌,每个品牌厂区不同、生产线不同,造车技术不断登上国内外的至高水平。

无处安放的雄心,让每个品牌越级而立

尽管如此,任何企业有志远方,都有一颗无处安放的野心,也期冀在投放每种产品时,各自的心声都有惊喜回声。

保定车企同样如此。但走的途径是在细分市场通过做专,不断做到产品向上、价位攀高,最终越级而立。中兴汽车专注于皮卡、长城汽车专注于皮卡和SUV、新凯汽车专注于改装车,但是并不止步于中低端市场。比如说,新凯汽车专注改装车,单车价格最低40万元左右,一改专做中低端市场的形象,成为奔驰汽车重要合作伙伴。

记得10多年前,业界人士甚至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都认为,销价20万元的汽车是保定造车的“天花板”。那时,保定车企制造的汽车中,无论皮卡还是SUV均定位为10万元至20万元区间。甚至,多款车销价不超过10万元。

自从保定有了WEY品牌,带领保定造车迈出品牌向上之旅。

这对保定造车而言,除了有一款大型SUV的表现差强人意,其他是比较幸运的、成功的。因为,在自主品牌车企中,无论奇瑞还是吉利,在品牌向上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长城WEY品牌投放市场销价超过了20万元。这是保定造车历史上,第一款突破天花板的车型。

同样价位高攀的还有坦克300,与JEEP牧马人一比高低,高配置车型也超过20万元。

其实,坦克300和近期上市的坦克500、坦克700等“硬派”越野车,可以说在保定造车史上树立了一块里程碑。因为,此前保定车企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制造过越野车。

向上还在继续。保定造车中有一种价格高攀至过30万元的是混动车——今年摩卡插电混动车型投放市场,高配置车型销价超过了30万元。

现在,还有被称为“保定库里南”的坦克800,总是散发着城乡结合部的气质;定位于轿跑的欧拉闪电猫,与保时捷Panamera比美。这些产品,在价位上都在上攀。

这些年,电动汽车比拼厉害,这是展开的全国之战。比如,比亚迪、长安等车企均加码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汉混动车销价达到23万多元,几年前其没有这样高价位的车。

7月25日,长安汽车发布首款车型SL03,新车分别推出增程版、纯电版和氢电版共4款配置车型,售价16.89-69.99万元。随后,比亚迪推出海豹车型,售价为20.98-28.68万元。从价格区间上,两者均集中在20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布局车型。

这是选购中高端车客户越来越多的结果。

当今,智能化更多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上。比如,哪吒S全系标配全栈自研的NETA PILOT 3.0的硬件及功能,配备5颗毫米波雷达和11颗摄像头,能够实现NNP哪吒高速领航辅助等功能。技术的投入,在让各品牌汽车拥有更高的含金量,以冲击更高价位市场。

其实,未来市场比拼不会只注重销量,车企也很注重技术的比拼。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这句话,是说善借势者,会成就自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