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让历史遗存绽放光芒

——市住建局多措并举推动我市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8-17 08:42

□保定日报记者 李 扬 通讯员 张 坤

八月,绿树环抱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腰山王氏庄园静谧而美好,其所在的顺平县南腰山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加强对历史文化名村南腰山村的保护与管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2013年我市针对南腰山村制定了具体的保护办法,9年过去,今日的南腰山风采依旧。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一种实际存在、历史最为悠久的时空坐落。顺平县南腰山村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市推动历史方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市住建局村镇建设处统计,我市目前共有历史文化名村3个,传统村落11个,在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上,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实效。

去年,以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为契机,我市指导各地开展镇村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摸清当地农村传统建筑、村落格局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要素分布,建立“一村一档”信息档案。并会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参加申报的清苑区国公营村等7个中国传统村落进行认真研究审核。今年4月,这7个村落全部通过审核,列入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

几年来,我市不断健全保护机制,积极指导各县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做到能保即保、应保尽保。2020年6月,根据住建部相关通知,全市启动11个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并于当年12月全面完成挂牌保护工作。借助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建馆名额,指导和组织全市11个传统村落全部制作完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有力促进了全市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存、共享、展示和传播。

同时,拓宽保护资金保障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抢救性保护资金,努力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协同保护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合作等办法,参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推动保护项目的实施。

今年上半年,我市组织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共普查汇总具备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93处(座),具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申报条件的村落27个。

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我市将持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坚持保护为重、活态传承、平衡利益、改善民生的理念,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标准,确定权责主体。

完善评估与监管机制,凡涉及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建设项目或工程,应依法接受评估和认定。建立定期检查报告及责任考核机制,防止因旅游开发而破坏原有生态、景观、建筑、环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追踪与管理,以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