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体育>

百尺竿镇:稻香鱼肥好“丰”景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8-18 09:30

保定日报讯(通讯员张千 李美霖 刘永兴 王蕾)近年来,百尺竿镇胡同口村依托地理优势和土地连片、水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推广“稻田+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鱼共赢的良好效益。

“我在村里与2个合伙人承包了100亩地种植水稻,其中10亩水稻被放养了罗非鱼,今年是水稻与罗非鱼立体养殖与种植的第三个年头,水稻是在5月底插的春秧,鱼苗是在6月初放的,鱼苗大概放了有1500尾,每年在双节的时候鱼就收获了。因为罗非鱼抵抗力较强,是比较好养殖的品种。稻田里的鱼吃的是虫子和微生物,也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频率,鱼和稻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经济效益就提高了。”种植户刘俊涛介绍。

立体养殖既增产又增收,又能带动附近的村民来这务工。“我就是胡同口村的,在这每天负责水稻的日常管理和鱼苗的喂食,一年的收入也有3万元……”今年68岁的庞大爷对记者说道。

刘俊涛介绍说,鱼能充分增加水稻的活性氧,减少一些病虫害,相应的鱼也增肥,主要放养的是罗非鱼,罗非鱼味道鲜美,也适合垂钓娱乐,产出的大米比其他的米好吃,因为减少了一些农药化肥,对农民来说是双增收。平时有一些钓友过来垂钓是按每斤计算,价格在每斤15到20元左右,预计今年鱼的产值能到3000斤左右,收益大概是5万元左右。

“我们发展‘稻田+种养’的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水稻和鱼的生物多样性,利用水稻来调节水质,鱼的粪便能够给水稻提供养分的同时,又能消灭部分害虫,整个养殖过程中我们没有打农药,不施化肥,纯生态养殖,种植出来的水稻产量高、口感好,养殖出来的鱼肉质鲜嫩,实现了一水多用、稻鱼双收的目标。”百尺竿镇胡同口村党支部书记韩杰说道。

眼下,百尺竿镇依托优质水源种植的水稻进入生长期,当地农户在稻田里放养罗非鱼,通过“一水两用、种养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产出效益。将水产养殖与种植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让水稻提质增效,也产出了生态绿色的稻花鱼,真正实现稻、鱼双丰收。

百尺竿镇将持续激活生态潜力、叠加释放生态红利,不断探索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打造休闲农业、体验等旅游产业,延长稻渔共生种养产业生态链,实现稻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走出一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