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8-18 09:31
□保定日报通讯员 辛爱枝 邢占山
孙 斯
兰天护理专业毕业后,满怀着憧憬和梦想,于2009年8月,来到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被分配到急诊科。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诊100多名急诊患者,每天都可能直面生与死的搏斗和血淋淋的场面。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最前沿的阵地,兰天,这位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年轻姑娘,没有胆怯,没有退缩,而是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到急诊一线。
她爱岗敬业,虚心好学。医院对新入职的护士都要进行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她不仅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培训学习,还在认真做好急诊护理工作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努力夯实专科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作家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热爱护理事业,经过三年不懈地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出色完成了各项培训内容。她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心肺复苏、除颤、洗胃、困难穿刺、各种突发抢救技能,并积极配合科主任及护士长,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工作。遇到特殊病例和抢救,她会第一时间收集资料,并认真整理成护理心得,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了工作经验。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她在工作上如虎添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4年5月,经过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的考核,她成绩突出,被评为带班组长,负责组内的各项监督工作,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急诊工作节奏快、杂事多、各种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加班加点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担任带班组长,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她化压力为动力,不辞辛苦,尽职尽责,带领她的班组,密切配合医生,并肩作战,忙中有序地精心护理好每一位急诊患者,圆满完成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2015年,科室领导任命兰天担任急诊科带教老师。她凭借多年积累的护理经验和心中的那份责任与担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每个实习生刚到急诊科都会感到恐惧和迷茫,她作为带教老师,每次都会微笑着耐心地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手把手地教他们日常护理操作方法。边示范边讲解,她把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讲解得一清二楚。在实习生操作时,她“放手不放眼”,亲自监督,防止发生护理差错。直到实习生切实掌握了操作要领,这才放手。每当此时,她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就这样,二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带出了60多名实习生,获得了科室领导和实习生的一致好评。
五月鲜花盛开,满目生机,充满了欢喜。2016年5月,对她来说收获满满。她不仅荣获了“优秀带教老师”的荣誉称号,同时荣获了“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还顺利通过了主管护师考试,晋升为“主管护师”。她知道,这些都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和莫大的鼓舞,并以此为契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中。
由于急诊患者越来越多,2018年,科室专门设置了分诊岗位。分诊岗位的设立就增添了一个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分诊质控。科室领导任命兰天担任分诊质控组长。“万事开头难”,她深知分诊质控组长的责任重大,需要全面负责分诊的培训及整改工作,但她还是欣然接受。在工作中,她不断摸索前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带领着分诊质控组的同事,对分诊工作进行考核和检查。每个月她都要进行分诊统计,检查分诊准确率,查找每月出现的分诊错误或者疑问,并且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作为质控组长,她一丝不苟地指导日常分诊工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分诊的准确率,还提高了分诊护士的快速识别能力,使患者快速分流,缩短了候诊时间,使其得到快速救治,同时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为了学习最新的分诊行标及护理评估要点,优化“绿色通道”流程,学习更新急诊护理工作质控,学习最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2019年7月,科室领导派她到河北省护理学会参加“河北省第三期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她带着使命和责任,在培训班里,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每当夜阑人静,人们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她还在复习巩固白天所学的内容。最后,顺利完成了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取得了结业证书,收获颇丰。回到单位后,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之中,成为科室骨干,用良好的医德诠释着自身的人格魅力。
她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在急诊护理的征途上踩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逐渐成长为急诊科的中坚力量。
她是医生的好帮手,更是急诊患者的无畏天使。多年来,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快速识别出危重患者病情变化,使之得到有效救治,体现出急诊的快、准、稳。一次,她和医生共同护送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到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刚到导管室,医生和导管室医生进行病情交代时,她在整理患者液路,突然发现患者心电监护仪上显示:室颤。她立即呼叫医生,医生确定为室颤,迅速为患者电除颤两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她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
争分夺秒,开通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2020年7月14日15时10分,急救车呼啸着警笛飞驰入院区。一名外伤患者被急救人员抬下急救车,患者表情痛苦,满头大汗,其大腿内侧可见极其不规则的伤口,血肉模糊。据悉,此患者为一名建筑工人,不慎从高处坠下,落在竖立的钢筋上,直径2厘米的钢筋自右侧大腿内侧向上穿入体内50公分,后自行将钢筋拔出。此刻的兰天,立刻协助医生为患者包扎伤口,同时快速为患者吸氧、建立双液路补液、心电监测、测量生命体征,随后携带抢救用物陪同医生护送患者进行CT检查。检查结果回报:右肾破裂,盆腔积血。急会诊的电话先后在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和介入室的医生办公室响起:“高处坠落伤的患者病情危重,速来会诊抢救。”兰天立即为患者做好行术前的准备:备皮、抽血、备血,直至安全送达手术室,完成急诊科的前期任务。她还一直牵挂着患者的安危,当她得知,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抢救,近20名医护人员的接力托举,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他赢得了生的希望时,她的心里才充满了生命回归的喜悦。她说,从急诊快速处置到全院多学科协作救治,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争分夺秒、环环相扣、密切协作、有效衔接,展现了医护人员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
2021年端午节,17时50分,急诊科走廊内人群涌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作为分诊护士的兰天,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就诊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询问流行病学史、快速评估与分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一位大姨迎面走过来,双手扶在分诊台上。她立刻询问:“大姨,您哪里不舒服?”“我胸口今天疼了几次……”边说边把一支手指向了胸口,兰天顿时提高了警惕,正要准备带她进入抢救室时,大姨突然倒地。兰天下意识地飞奔出去,大声呼叫:“大姨,醒醒,醒醒!”这时大姨已经丧失意识、脸色青紫、四肢抽动。经评估判断:大姨发生了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她立刻徒手为大姨做心肺复苏,同时大声呼救:“快来人,抢救病人!”护士高聪听到呼救,快速推来除颤仪,连接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波,闻声而来的医生陈杰迅速为患者电除颤一次,此时17:52分,心率仍未恢复,继续除颤2次,直至恢复窦性心率,患者意识好转。17:55分护士王姗推来抢救车,准备好静脉通路。兰天刚为患者做完心肺复苏,又沉着地为患者穿刺成功。待病情稳定了2分钟,他们一同将患者快速转运至抢救室,给予吸氧、床旁监测、输液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听到心电监护仪发出 “滴答滴答”的声音,大姨转危为安,他们心中松了一口气。由于当时兰天反应速度快,患者预后特别好。兰天感到很欣慰,于是写了一篇报道《端午节,我们“救”在你身边》,刊登于保定新闻网。
这几个事例,只是她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着强压力、高风险和各种突发状况,她始终秉承“生命相托,分秒必争,严谨高效,快速准确”的急救精神,努力为每一个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急诊科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科室,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科的头道关卡。疫情期间,急诊科变得更加忙碌,也更加危险。她主动放弃节假日,始终守护在急诊一线,严防急诊关卡,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对每位来急诊的患者和随同家属测量体温,绝不漏掉一个可疑发热病人,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立即送往发热门诊筛查就诊。日复一日地有效防控,遏制了疫情的发展,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保障了急诊就诊秩序和安全。
作为一名急诊人,她深知急诊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绿色通道”,救死扶伤永远是医者的责任和使命。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对待患者像对待亲人一样,时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她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敬重,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赞许。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青春无悔的歌。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工会表示:急诊护士是我们全体医护职工中的急先锋,是医患之间的温暖纽带。护理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又平凡的爱,每一位“白衣天使”都用自己的爱温暖着护理过的患者,同样也从患者及家属那里汲取到了尊重与认可。我们始终相信,护理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这份事业让我们更加明白珍惜的意义,也更加懂得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院全体医护职工将始终坚守爱与责任,用生命守护生命,全心全意关心、关爱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这既是兰天的初心,更是我们所有护理职工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