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保定反诈中心发布我市7月高发诈骗类型及相关数据,提醒广大市民——

识别诈骗行为,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8-19 09:10

□保定晚报记者 李宏奇

通讯员 杨洋 韩思思

保定反诈中心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了我市7月电诈案件主要集中在网络刷单、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网络贷款及虚假投资理财这五大类高发诈骗类型,这五类诈骗占全市电诈总发案的86.5%,被骗人群中25-40岁的占比55%,41-59岁的占比25%。

市反诈中心民警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及时识别诈骗行为,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网络刷单诈骗

占全市电诈案件总数的27%,女性占比77%,25-40岁占57%

刷单返利类诈骗,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逐步演变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此类诈骗发案居高不下。

骗子通常会用高佣金兼职、免费礼物、红包群为噱头引流,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推广员”,很容易就能吸引到部分学生和宝妈群体。

当受害人被拉入群聊时,大多数都是在静观其变,但后来为什么会参与呢,除了骗子托带节奏之外,还有很多“返利截图”也在一次一次冲击着受害者的心里防线。

从最开始的零投入、低门槛,到后来的任务升级(下载刷单APP)、收益升级(增加投入),在客服的热情指导与不断地洗脑下,受害人误以为只要“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就越多”,被诱导在刷单APP中继续垫资充值,最终被骗的血本无归。

警示:

“刷单”就是诈骗,为何仍有人相信动动手指就能“致富”?一方面,不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加之防骗意识不强,存有“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在“刷单”诈骗类案件中,受骗人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所谓的返利奖励机制下,“刷单”额度和频次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随着诈骗手段融合趋势越加明显,“刷单”和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等结合愈加紧密,“刷单”诈骗形式更为多样,迷惑性更强,群众更容易掉进“刷单”陷阱。

冒充客服诈骗

占全市电诈案件总数的24.3%,女性占比76.5%,25-40岁占比50%

由于骗子掌握受害人的网购交易信息,能对受害人实施精准诈骗,虽然诈骗金额不是最大的,但迷惑性较高。

骗子会事先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然后冒充快递员、卖家、平台客服等角色联系受害人,以“商品有质量问题要理赔”、“快递丢失要退款”、“操作失误需解除会员”等为由对受害者实施精准诈骗。

警示:

此类骗术的花样变得越来越多,骗子会冒充不同的客服进行诈骗,只要记住一点,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请仔细甄别并与官方客服核实,多方考证是检验“真假客服”的可靠防骗方法之一。

冒充公检法诈骗

占全市电诈案件总数的12.5%,女性占比97.5%,25-40岁占比64%

骗子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身份信息被泄露,或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让受害人信以为真的前提,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其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警示:

接听自称公安、检察院、法院、防疫等部门工作人员电话时,切勿相信对方声称的“配合调查”“国家机密不可泄露”等话术,如有疑问请拨打110或到辖区派出所进行核实。

网络贷款诈骗

占全市电诈案件总数的12.4%,男性占比61.1%,25-40岁占比54%

这类诈骗对具有贷款需求或曾办理贷款业务的资金短缺者,具有极强的杀伤力,一旦上当会让受害人雪上加霜,且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

骗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广告信息,打着“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吸引受害人。

需要网贷的受害人,都希望尽可能快的得到放款,而骗子就抓住这种“着急”的心理,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交税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警示:

目前金融APP鱼龙混杂,有网贷需求时,请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正规的贷款软件,凡是放款前需要缴费的,都是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占全市电诈案件总数的11.3%,女性占比62%,25-40岁占比38%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往往发案案值较大。受害人多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体或有投资、理财、炒股意向的人群。

骗子或打造成功人士的人设,通过社交软件结交受害人,通过嘘寒问暖骗取好感;或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待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再将其引至虚假博彩网站、虚假投资APP等实施诈骗。

一般情况下,投资理财类虚假APP无法在手机应用市场上架,所以骗子大多通过点击网址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用户下载假APP。

警示:

所谓的“稳赚不赔、内幕交易”不要轻信;陌生APP不要安装,审核都没通过的APP,如何能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呢?

■友情提示:

1、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定期使用检测功能排查涉诈软件,从硬件上筑牢“防骗墙”。

2、在行动上去了解防骗防诈知识,即便我们做不到精通,但能够识破骗子的伎俩就足够了。

3、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诈骗,最终都会转移到验证码、密码、转账等关键字眼上来。一旦遇到,切记多留个心眼。

4、遇到任何可疑电话、信息,且自己无法辨别时,可拨打110询问,切勿自行模糊处理,谨防上当受骗。

5、遭遇诈骗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电话号码、聊天记录等留存提交给警方,以便警方收集证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