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2-08 23:01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站在新时代历史节点上,盘点保定市医疗卫生事业近年来的变化,许多市民都说“那是质变”——
省内首例成功接受“神母免疫治疗”的4岁患儿小阳阳(化名),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出院了;因老风湿困扰多年,行动不便的莲池区张士明(化名)老人,在市第一中医院挂上了全国中医院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焦娟的专家号;清苑区患腹膜后肿瘤的47岁林先生,在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钱红纲的手术治疗……
一桩桩实事,在保定市争创国际医疗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的美丽画卷上妙笔生花,也镌刻下保定市卫生健康蓬勃发展的匠心之笔。
起笔落墨
绘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画卷
经过40多天精心治疗,来自山东的慢性肉芽肿病患儿,1岁7个月的祥祥(化名)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出舱。北方最大、全市首家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科,下沉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一年来,已有近百名患儿走向新生。
只有回首过去,才知道走了多远。2015年5月,市儿童医院受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
医院从托管前没有专业划分,只能收治一些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到拥有13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与北京儿童医院共建4个保定市重点实验室,开设专业门诊69个,住院部专业病区16个,新增收治病种350种;三四级手术量从零起步到每年完成4000多例;开展170项新技术新项目攻关,拥有保定市首家通过ISO15189国际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外科保定病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中心保定病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肾病二科保定病区——四个国家级病区先后落户该院,保定以外患儿占比超过80%;牵头成立由133家医疗机构组成的“保定市儿科医疗联盟”,先后获批八大中心;在河北省首家开展舒适化诊疗项目,每年获益患儿超2000人……
北京专家到该院出诊、会诊、查房、开展手术和授课已成为常态,帮助医院培养起一支高水平医护队伍,用“患者不动、医生动”诊疗模式,实现了“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远程会诊、疑难急重患者转诊无障碍”的目的。截至去年7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共选派400多位专家,10025人次,7位“双主任”,8位科主任来保工作。截至2021年末,北京专家诊疗患儿22000余人。仅2021年,就为保定危急重症患儿会诊2731人次,手术1228人次。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大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京保区域医疗合作,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0年7月23日,市委书记党晓龙在该院调研,对全市发展医疗事业,奋力推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发出“动员令”。
2021年7月27日,保定市与北京儿童医院签署《共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合作协议》。仅隔两日,医院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一期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医院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序幕正式拉开。一期综合楼项目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医院总床位数将达到1000张。去年4月29日,保定市2022年第二批重点项目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医疗基地系列项目集中开工,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占地195.5亩,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同步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后医院总床位将达到2000张。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品质优先。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给了医院创新的机会和挑战的动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内心的憧憬,充满蓬勃希望与热情。
行笔谋篇
顺势而为撰写中医发展新篇章
清苑区的刘女士,是一名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的恶性肿瘤患者。患病3年,辗转求诊于京津保多家医院,先后给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前不久,她再次出现高热、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持续进展。
得知广安门医院专家在市第一中医院坐诊,她立刻来到这里。刘女士入住普内科的同时,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专家郑红刚主任也接到会诊申请,并为刘女士制定了中西医诊疗方案。服药3剂后,热势明显下降;服药5剂后,胸痛、胸闷基本缓解,上肢水肿明显减轻。由于刘女士周身皮肤出现散在紫红色皮疹,普内科又邀请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华华一同为患者诊疗。服药1剂后,刘女士未再出现新发皮疹,水泡亦有所消退。
两位专家精湛的医术令患者及家属赞不绝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专家的精心诊疗,真是我们的福气!”
“拟以建设国际医疗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全面加强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分流和服务北京市及外地转诊北京的患者,把保定打造成为服务京津冀乃至更广范围的医疗服务保障区。”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党晓龙在参加河北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表示。同时将国际医疗基地的目标定位为:聚焦肿瘤疾病,汇聚全球顶尖的医疗人才、技术、资源,建设以肿瘤筛查、全周期诊疗和康养为主攻方向的“一站式服务”医疗基地,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医疗功能区和世界级肿瘤治疗康复康养目的地。项目拟设计总床位约9000张,总投资约200亿元,启动区建成投运后,每年可服务患者100万人次。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作为全国中医院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成为保定市打造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的首选。
从2020年8月14日起,在市领导的带领下,市卫健委、市第一中医院有关人员,多次专门到广安门医院,就深化合作进行洽谈。同年11月30日,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王笑频来保与党晓龙举行工作座谈,明确市第一中医院由北京广安门医院托管,全力打造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2021年5月14日,市政府与广安门医院签订《合作共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框架协议》。2022年4月29日,占地166.7亩,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100张的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开工建设。同年5月18日,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正式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7月12日,市第一中医院迎来广安门医院首批派驻保定专家团队——7名专家正式在该院长期开诊……
“推动广安门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到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最终实现与院本部一体化、同质化发展,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服务‘高地’,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期望。”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院长陈世波内心憧憬。
运笔布局
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征程
67岁的马先生因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做了心脏手术,术后按常规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没想到7天后出现了皮肤瘙痒和大水泡,随后水泡破溃,感到实在是疼痛难忍才就诊,最终住到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当科主任李俊巧打开患者的衣服时十分震惊,全身80%的皮肤长满红斑和水泡,后背、双下肢的水疱破溃后冒着血性渗出液,病情相当严重。李主任立即组织多科会诊,初步诊断马先生得的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症——大疱表皮松解症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此时,马先生出现了心衰和重症感染等症状,病情危及生命。
李主任立即向医院提出申请,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左亚刚主任、风湿免疫科吴庆军主任通过远程中心会诊,与一中心相关科室的专家们认真分析病情,考虑患者为重症型药疹的进展期,在加大激素用量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和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听了两位专家的建议,李主任更加坚定了信心。在皮肤科及重症医学科的大力配合下,马先生的病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出现了转机,3周后治愈出院。
近年来,市第一中心医院先后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天津血研所等京津大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医院管理以及疑难重症患者会诊、转诊等方面的合作,把支援作用转化成造血功能。
2021年以来,围绕区域内肿瘤疾病诊疗需求,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优化区域优质肿瘤医疗资源区域布局,提升区域内肿瘤医疗、科研及预防保健服务水平,减少患者跨省就医。
聚焦特色专科引领、医产研教数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的战略定位,打造国家级特色医疗健康基地、国家级中药产业升级示范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聚集区、国家级医疗数字化试点先行区、北方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培育中心。2022年7月15日的第五届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1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近200名行业领域专家,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京雄保石国际生命健康廊道构建以及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医疗技术与医院管理、科创板投资等内容开展深入交流研讨。生命科学研发中心体系、生命科学研发康养体系、生命科学研发创新体系、博士农场特色建设体系等26个项目现场签约。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如今的保定,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中医院保定医院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大肿瘤医院保定医院申报了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大口腔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加快推进在保定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
悠悠万事,民生最大。建设健康保定是每一位保定市民心中的期盼,而如今一件件好事都办进老百姓的心坎儿里。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