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胡胜盼时间:2023-02-17 08:31
著名作家王安忆日前推出近9万字的大中篇小说《五湖四海》,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以修国妹和张建设这对“猫子”(水上人家)的创业历程为“猫眼”,从生活细微处窥见时代巨变带来的机遇及其给个人家庭带来的震荡。小说文字简练,情节利落,以有限的篇幅容纳了广阔的历史空间,浓缩了丰富的人间故事。
《五湖四海》的书名起得很有意思。这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被广泛使用的“流行语”被移植到这里,竟有了某种“双关”的语义,既不无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别烙印,又恰是这部作品所表现内容的一种形象写真。初读到“五湖四海”这个标题时,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滔滔河水向四面八方奔腾涌动的画面,但是在王安忆这部新作里,这种庞大开阔的气象仅仅是一道前菜。王安忆一向以建构复杂故事的能力以及细腻自然的文笔著称,不仅能驾驭各种久远深邃的历史书写,也能在众多细节处打动人心。
小说讲述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水上人家修国妹与张建设创业起家的数十年历史,但在作者笔下,改革开放时代的传奇往事被家长里短以及情感纠葛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所覆盖。为什么写的是水上日常,却要用“五湖四海”为题?也许正是这样的反差,才构成了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张力。
王安忆在小说中说:“吃水上饭的,多少都有五湖四海的气势,水流到处,就是他们的家。”整部作品所呈现出的时空与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轨迹几乎完全吻合,而主场景则被安排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城市化这段历史进程中的长三角地区,活动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们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水上人家”和他们的后人。
小说细腻地写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的这一代“水上人家”的经济活动史,在长三角流域的市场经济与城市化进程中,“先行者”凭借敏锐与勤奋打造出自己的小天地。然而,王安忆终究是擅长写女性的,在《五湖四海》中,她设置好大的时代格局后便开始在人间烟火中细致入微地着力考量起生活与成长于这个时代大变局下的人性与伦理,解构了张建设创业的传奇性,而给予了普通人修国妹更多的同情与理解,更看重改革开放大时代之下个人心灵的波澜。
小说后半段颇有王安忆《长恨歌》的韵味,延续其“反传奇”的写法,深入具体的日常生活本身,小说写得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当企业家张建设逐渐隐入时代背景,成为一种符号性的存在,修国妹便显现出独特的魅力以及其内心的丰富与情感的格局。
《五湖四海》是王安忆再一次的与时代对话。王安忆本人给小说的命名是“心灵世界”,她认为小说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心灵景象。一直以来,王安忆的写作没有将焦点放在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身上,而是用细密的文字去塑造在时代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的人物,展现平凡生命的韧性与光泽,在世情百态中沉淀出恒常不变的道理。
在《五湖四海》近9万字的篇幅里,另一条线索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逐渐显现,那就是女主人公修国妹探知丈夫出轨的隐秘幽微的心路历程。这个“心灵世界”中的心灵世界无疑更抓人眼球,也折射出了女性与时代、女性与家庭、女性与其他女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当时代列车承载着个人与家庭平稳地运转着,当物质方面衣食无忧甚至足够丰盈时,如何处理这条既定轨道上发生的情感意外,如何面对精神世界的空虚,这是王安忆留给修国妹的难题,同时也是留给读者思考的命题。
小说不止一次出现“她不知道日子怎么会过成这样”,《五湖四海》中,张建设、修国妹这对男女的命运无疑是情节的主轴。但是,王安忆并没有将这对夫妇置于封闭的空间内,而是将他们俩周边的兄弟姐妹等家人的命运起伏也一并描出,构成了一幅世俗生活的群像图。作者一边用修国妹的限知视角回溯往事,一边又用全知视角预言未来。
“四两拨千斤”,《五湖四海》在不经意间,时代的变迁、人心的潮起潮落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