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答好垃圾分类“必答题”

保定市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让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5-25 08:26

第一届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

□保定晚报记者 刘赛

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要我分”,到“我要分”……面对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保定市手持的这份成绩单已见“绿色成效”。

在保定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大学生参观手工科普展,体验“变废为宝”的低碳生活乐趣。

加大宣传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按类分”

旧牛仔裤巧变环保购物袋,会聊天的垃圾分类机器人……5月23日,40多名保定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到保定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通过VR互动、空间模拟、手工科普等有趣的内容,沉浸式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体验“变废为宝”的低碳生活乐趣。

这是保定市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稳固“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示范带动、全民参与”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格局,用足“绣花功夫”,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度”、“温度”。

2019年下半年起,保定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坚持“一套班子”统整体,按照“属地管理”和“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原则,强化职能任务,形成市委统筹高位抓、市领导小组牵头抓、区县落实具体抓、新设处室专职抓、行业部门协力抓、基层党组织带动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市域、全体系、全过程管理。

“您这个是属于可回收垃圾,放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您还可以看一下垃圾分类的宣传册,关于垃圾分类的标准,里面写得很清楚。”每天早上6点半,环卫保洁员祝金凤都会守候在绿都皇城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的垃圾桶前,翻垃圾、分垃圾,为小区居民讲解分类标准……像这样的督导工作,65岁的祝金凤已经坚持了3个多月。

像祝金凤这样的“桶边指导员”,在保定市还有1500余名,随着保定市全力推进环卫一体化转型改革深入,环卫行业创新管理模式,将1500名环卫保洁员、物业管理员培养为“桶边指导员”、“常识宣传员”,着力打通垃圾分类监督环节的“最后一公里”,让垃圾分类落实落细。

全域推动,形成全过程垃圾分类管理

“小区有了智能分类垃圾箱,投放方便、绿色环保,还能凭积分兑换日用品。”5月24日,源盛嘉禾A区小区居民蔺女士对记者说。

当大数据融入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就变得更加智能了。

市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处负责人臧正明告诉记者,保定市积极探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创新管理模式,引入多家第三方机构,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平台和分类设施的智能设备,打造出“垃圾分类一张图”的智慧管理模式,对垃圾产生、收集、中转运输、处置实现了全流程监管。一袋垃圾何时投放、何时收运、何时到转运站、最终产生了多少环境效益等都可以进行全程全链条追溯。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产生沼气,继而转化为绿色电能,就是充分利用垃圾资源的变废为宝之路。

在中节能(保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几十辆垃圾运输车进进出出,公司负责人张志杰介绍,目前,已经和3700余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达成合作,在主城区、高阳县开辟了12条餐厨垃圾收运路线,收运的垃圾,经过预处理、蒸煮提油、中温湿式厌氧等工序后,会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实现资源化利用。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垃圾分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常态化,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好习惯

“果皮蛋壳是湿垃圾,食品包装袋是干垃圾,牛奶盒可回收……”这是徐水区师昌绪学校开展“分类循环,让地球生生不息”主题宣传活动上的一幕。通过老师对垃圾分类方法深入浅出的讲解,垃圾分类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保定市充分发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社会”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垃圾分类与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相结合,引导更多家庭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推动垃圾分类,关键在于全社会的自觉参与。为引导市民群众从“嫌麻烦、分不好”到“会分、愿分”,一场场有趣、生动的宣传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让垃圾分类入脑入心、付诸于行。

“我相信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也成了班里的‘小督导员’。”市民张玮说,她和丈夫每天带着孩子做垃圾分类,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看似不起眼的垃圾分类,却蕴藏着城市文明的“大乾坤”。 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才能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办好,才能让居民在移步换景之中感受到绿色生活的美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