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9-04 08:21
□保定晚报记者 李萌
经过中药材炮制成饮片,粉碎、合药、制条、成丸、包装等一系列工序,一颗颗大小均匀、圆润光滑的蜜丸在这场“精细化之旅”后新鲜出炉,走进有需要的家庭。
近日,记者来到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名老药工”于丽的指导下,穿好洁净服、戴上口罩、反复洗手消毒,与她一起进入蜜丸生产车间一线。此时,工人们正在流水线旁紧张有序地工作。于丽回忆,27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平房车间,如今高楼流水线作业,公司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实现了从手工搓丸到机器制丸的跨越,这里,也正是于丽从一名普通员工蜕变成制药工匠的“梦工厂”。
“以前都是手工作业,耗时长、工序复杂,为了保产量,有时候连续工作一天一夜,最后手都抬不起来了。”于丽说,这项看似简单、重复性强的作业极大考验工人的耐心和细心。
干一行爱一行,她的梦想是成为行业高手。10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让于丽对制药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夜以继日地磨练技艺,攻克了一项项工艺技术难点,这个中医学专业的“门外汉”逐步成为了制药能手。2001年至2005年期间,于丽先后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热爱企业优秀员工”。
“2008年,我任职前处理炮制车间主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潜心研究对中药材净制、切制、蒸、炒、炙、煅、发酵等13种炮制规范的实践操作,并参考《中国药典》《中药炮制学》等大量中药学书籍,熟练掌握药材的特性。”在学习钻研的过程中,针对如何高质量把中药材变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于丽记了一沓又一沓厚厚的笔记,慢慢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质量监督、工艺技术中。
星光不负赶路人。靠着将各种剂量的药材配比烂熟于心的韧劲和做好药的初心,2013年,在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中药材、中药饮片鉴别基础的理论及实物鉴别考试中,于丽顺利获得《河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高级鉴别师证》。她说,用“至精至微”的工匠精神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持之以恒,才能让产品质量持续提高。
“药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这是于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严以律己,对他人,也是同样的标准。在日常巡查中,她紧盯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保证制药安全,如有漏洞,她毫不留情,严厉指出、批评教育。
20年扎根一线埋头苦干,创新实践,于丽参与了公司中成药丸剂等11个剂型的生产,参与编写GMP操作文件400多个,用以指导80多个工序操作,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中药制剂护航健康。2021年,于丽入选保定市首届“药都制药杯”名老药工,2022年被评为“保定工匠”。
走出车间,于丽一如既往地坚定:“制药行业比较特殊,产品生产直接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质量安全不能有半点纰漏。作为制药人,要坚守质量关,工艺上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