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胡胜盼|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歌者——读梁晓声《那时我在山间歌唱》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胡胜盼时间:2023-09-07 08:11

浅黄色的外封,山林在秋色的浸染下,藏在嗅觉里的故乡似乎会透过纸背,向着读者的鼻尖氤氲开来,梁晓声散文集《那时我在山间歌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4月出版)亲切而又淡然地诉说着温馨。

梁晓声的笔触好像只为描摹世间百姓的悲欢离合,不入云中天,只在人世间。《那时我在山间歌唱》精选散文47篇,包含《我的父母》《父亲的演员生涯》《我和橘皮的往事》《紧绷的小街》《第一支钢笔》《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等经典篇目,分为五个部分:“生命底色”“道阻且长”“坐观剧场”“夹岸风光”“人生真相”。作者写人间百态的清醒,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圆满,话怀旧和喜悦,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对人情世事、学术道德的公正严谨、诙谐有趣的思考,闪耀着启迪人们心智的灿烂光辉。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人间岁月长。在梁晓声的笔下,人们歌之咏之的人间处处呈现出丰饶而多维的镜像,生活的潮汐不时涌动着晶莹的浪花。他感恩母亲注重人格、品德的真正教育,佩服父亲做群众演员的敬业认真,劝诫妹妹过好小百姓够得着的生活。他鼓励人们用读书把寂寞变成享受,更希望年轻人读一点历史书籍,特别是要了一些近现代史。梁晓声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智慧沉淀,以透彻、通达的笔触,说道人间、论议清醒,对人们关注的生活与处世的普遍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睿智且深刻。

梁晓声以刚柔相济的大笔描绘人间百态,那无处不在的思想张力如春风拂面,温润着我们的心田。关于读书,他说:“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与其怨天尤人——我没有一个好爸爸、好家庭,连朋友都在同样层面,不如看看眼前这条路,路上铺满了书。”关于生活态度,他说:“有理想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放弃理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有理想有追求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法,不被某一不切实际的理想或追求所折磨,调整选择的方位,更是积极主动的活法。”

梁晓声的作品极具辨识度。这种辨识度来源于他在作品中一直贯彻和恪守的道义和血性,这是一种无法被模仿亦无法被超越的文学人格力量,质朴且坚定。梁晓声身上的思想者形象和知识分子情怀是他的作品现实主义的内核,并且形成了其现实主义的温暖底色,这种温暖的、朴实的现实主义为他的作品留下了普通人的生命情怀和民间温度。在《关于“家”的絮语》里,他写下:“即使旧巢倾毁了,燕子也要在那地方盘旋几圈才飞翔别处——这是本能。即使家庭就要分化解体了,儿女也要回到家里看看再考虑自己去向何方——这是人性。”

丰富的人生经历,细腻、深刻、质朴的情感,造就了梁晓声朴实动人的文字风格,读者可跟随其穿行人间,感受一场至真至诚的人生独白。“不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便给自己的一生设计好什么‘蓝图’。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机遇可能随时会向你招手。你的一生也许将几次经历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有时你的人生轨迹竟被完全彻底地改变,迫使你一切从头开始。人生的转机,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坚忍之中。”正如《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一文所说,“我认为,减法的人生,未必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

不要总是去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梁晓声告诉我们:尽管行程颠簸、岁月倥偬,请别轻易放弃心中那道炫目风景,让坚守成为境界与风度,悠然而豁达,淡泊且清雅。人间草木,悲喜枯荣,愿我们的内心山河壮阔,永远相信人间值得,各有归期,各有渡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