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当非遗技艺插上“现代化”翅膀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现代化主题展及保定非遗项目展侧记

来源:作者:时间:2023-12-21 07:18

□保定日报记者 刘向真 李 萌

美妙绝伦的敦煌壁画石粉彩绘,方寸之间别有天地的内画,令人眼前一亮的数控绘图,传递健康的传统艾灸疗法……12月20日,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多项非遗代表性传统技艺和现代化智能技术惊艳亮相。

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现代化主题展”中,古香古色的展台前,一位位“守”艺人现场展示非遗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多彩制作技艺。同时,现代化职业技能项目也呈现出职业教育发展亮点。观展中,国内外嘉宾共同感受非遗文化非凡魅力,共话传承发展。

来自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甘肃酒泉的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一系列精美的“再现敦煌”——敦煌壁画非遗传承与创新作品,吸引众多嘉宾围观。“2023年,我校建成《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国际在线课程,即将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该校非遗传承创新中心负责人、教授王权朝介绍,学校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此次既展示了传统彩绘技艺制作的泥皮画等,也带来了与剪纸、陶瓷釉下彩绘等技艺结合的文创产品,目的就是让与会嘉宾感受到深厚的东方艺术。

嘉宾们一边赞叹,一边纷纷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的精彩瞬间。“今天展出的甘肃唐卡绘制、兰州牛肉拉面等,每一项都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很好地展示出了中国的职教发展成果。非常震撼!”世界技能发展联盟主席奥斯卡·范·蒂尔饶有兴致地参观体验后连连称赞。

作为中德智能制造国际产教融合合作项目的受益方,保定技师学院展出了其自主研发的慧鱼仿真工厂。据学院工业4.0讲师顾迪南介绍,这项产品主要服务于落户在保定市徐水区的一家德企——伟巴斯特。为了提升一线员工与自动化技术更新的适配度,该学院研发了这套设备,模拟其产线运行情况,利用模型进行搭建,找到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而大幅度降低员工培训成本和培训难度,目前效果很好。

“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许多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工艺与数字化结合得非常紧密,石雕、壁画、剪纸等技艺融合到职业教育中来,确实做到了产教融合。”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威表示,此次活动是“校、行、企、政”多方面结合的一次继往开来的展示。

主题展外,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同样异彩纷呈。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展台前,淡淡的药草香气扑鼻而来。除了传承传统技艺,工作人员还带来香饰品、香膏、香囊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通过产品研发、设备研发等方面不断创新,让制香技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曲阳定瓷、定兴京绣、清苑制香……据展览相关负责人杨静介绍,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精选了我市13项非遗手工技艺项目,让国内外的嘉宾全方位、多角度感受和体验非遗魅力,感受保定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积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