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1-13 08:09
▢马小江
这件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炉1963年出土于安徽省宿松县一座北宋墓葬中,现藏于安徽博物院。狮盖香薰炉通高32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12.3厘米,由炉座和盖两部分组成,可拆合。
盖钮作狮子抢绣球状,狮首高昂,尾巴上翘,颈部挂3枚铃铛。狮子蹲在莲蓬果上,前足踏彩球,姿态雄健。盖体中空,熏香时香气从微张的狮口溢出。香薰炉身呈莲瓣状,圈座外雕莲瓣纹,有的莲瓣上特意不施釉,露出黄白色的胎,绿白相映,显示出莲花花瓣的阴阳向背,别有韵味。
我国“用香”的历史悠久,最早人们通过燃烧草木进行祭祀,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焚烧草木利用其烟进行祭祀占卜的记载。唐代香料丰富多样,宋代则是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香炉进入普通百姓家。宋代王汝舟在《咏归堂隐鳞洞》诗中曰:“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绿釉狮盖香薰炉是宋代著名瓷窑吉州窑所制。吉州窑位于现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因古时吉安称为吉州,故称吉州窑。吉州窑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元末渐衰而停烧,前后长达七八百年之久。据史料记载,永和镇商业繁华,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瓷土资源,吉州窑炉火旺盛,一度发展为全国重要的陶瓷器产品出口地之一,与定窑、钧窑等窑场齐名,可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