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1-20 08:16
▢王家年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俗称“龙”年。古人用玉制作玉龙已有数千年了,龙年到来之际,我们来说说汉代玉龙的特征。
传说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龙的形象因历史与朝代的不同,古籍记载的多有不一。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龙具有鹿角、马头、兔眼、虎须、牛耳、蛇身、蜥腿、鹰爪、鱼鳞、鱼尾的形象。封建帝王欲借龙威,一纸昭示把“龙”收为皇家专用,帝王出生称“龙诞”,未即位时称“龙潜”,登基之后称“龙飞”,创立王业称“龙兴”,子孙后代称“龙种”。
汉代的玉龙造型在形式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汉代玉龙在战国时期自由奔放、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的基础之上更呈现出尊贵威武之态、翻云覆雨之势、气韵生动之神采。汉代玉龙多与凤纹组合出现,少有单独出现,龙身亦扭曲多变。早期龙身饰有浅浮雕谷纹、勾连云纹等,中后期多素身,仅以游丝线刻画细部。汉代玉龙开始出现四肢,形若走兽,四肢关节处以密集排列的游丝阴刻线表现腿毛。龙爪多呈团球状,为三爪,长尾翻卷,多分叉,少数身躯上出现双翼,称之为应龙。头部较长,眼部多为丹凤眼,眼睑部位多为双阴起阳线,眼梢拉长。龙睛微凸,口部大张,斧形嘴,上下各雕出一颗尖齿,部分呈吐舌状,云形耳,部分玉龙出现长而分叉的角。汉代玉龙多了一份雄浑和成熟的内敛稳重。任何一件玉雕作品的神韵气质都是与其所处时代背景及时人的审美心态有关,汉代是玉龙的成熟期,玉龙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皇权象征。
汉代玉佩饰上盛行螭龙纹饰,可以称为龙纹的主流纹饰。“螭”纹在战国晚期玉佩饰上出现,螭龙的原型是自然界中的壁虎,形状盘曲而伏者称为“蟠螭”。《说文·虫部》释:“螭,若龙而黄”。民间有关螭龙的传说有两种,一种认为螭为海兽、水精,能防火灾,另一种认为螭龙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二子。螭龙在战汉玉佩饰中往往成对出现,象征男女美好的爱情和人们对美好吉祥的祈望。螭龙纹在玉雕中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
上下几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