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甘武进|思念是生命的炊烟——读巍然《我是风筝你是线》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甘武进时间:2024-02-22 09:02

“惊蛰的雷声仿佛第一声春歌,来得磅礴热烈,唤醒了蛰居的万物和沉睡的生命,沉睡的青蛙醒了,蛇爬出了洞,先前在深洞里冬眠的昆虫们,纷纷钻出泥土……”翻开《我是风筝你是线》这本书,作者巍然笔下春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作者儿时的记忆,也是其至今仍在念念不忘的景象。当我们远离故土,青丝也变成白发,那些记忆与景象只能埋在心底:思念是生命的炊烟,故乡是回不去的过往。

作者用温馨的笔触从心灵中过滤出乡村的图景与生活,仿佛立在河边的渔人撒出一张细密的大网,在岁月之河中把往事一一打捞上来,亲人故交、饮食习俗、环境节令、庄稼果蔬、飞鸟家禽、花草树木、农具农事……如一堆湿淋淋的新鲜鱼虾,欢快地跳跃着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帧乡村中国的缩影,是一首精神原乡的神曲,是一曲魂牵梦萦的田园牧歌。

“早在清明时,谷雨就已蓄势待发了。”每年的谷雨几乎成了农人们盛大的节日,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舞动着繁忙的身影。北归的鸟儿也仿佛善解人意,忙不迭地提醒人们勿忘农时。“最有名的要数布谷鸟了。”“布谷、布谷”,悦耳的啼鸣响彻湛蓝的天空。所有的农具都睡醒了,质朴的农人总会在这个季节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丰收的期盼用坚实的锄头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庄稼地里密不透风。”农人的汗水不只是浸透后背,而是全身……麦收时节,开镰了,手、胳膊、腿、胸膛也会被麦芒、镰刀、绳索弄伤,留下伤痕。“已经远离麦田30年的我,每到麦收时节,昔日忙碌的场景都会在我脑海中浮现。”那种混合着阳光、泥土、露珠和麦粒的清香已经浸入骨髓,永不磨灭。

“父亲一辈子,最高兴的就是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最怕的就是给别人添麻烦,包括子女。”父亲留下的家风看似无形则有形,让他多了一些欣慰,少了一些遗憾,多了一些果断,少了一些彷徨。“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和他做父子。”作者仰望天空中飘曳的风筝,想起了母亲:“我是母亲心中永远的孩子,我是一只由母亲放飞的风筝,我系着母亲一生的痴愿搏击人生,怎么也飞不出母亲至爱的牵引。”

“在老家,有一些人凭着自己的智慧、经济头脑或一技之长来营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全家人。”货郎担的东西虽不多,多是一些针线、纽扣、发卡、小镜子等日常用品,却深受大家青睐。捏面人在村子里停住脚步,一个个生动的小面人直往孩子们的眼里钻,红红绿绿,逼真传神,姿态逗人。进入冬闲,铁匠便来了。人们喜欢看铁匠打铁,仿佛在看表演。铁匠似乎已把这里当作舞台,倾其本领,充分展示才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农活、亲人、艺人与邻人都渐行渐远了。故人故乡已远,炊烟灶台已冷……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如数家珍般地将故乡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似小桥流水,不急不缓,不做作,不煽情,有的只是化不开的乡情、抹不去的乡愁、割舍不断的旧时风物……时光不可倒流,生活仍要继续。让我们怀着思念之心珍惜现在,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精彩,有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