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刘小兵时间:2024-02-22 09:02
奔腾不息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但凡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提起长江,内心都会不由得升腾起自豪的情感。中国图书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首届中国环境文学奖、第四届冰心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得主徐刚的《长江传》,以纵横捭阖的文笔叙说着这条大江的前世今生,努力探寻着蕴含其间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勾勒出一幅恢弘之江、文明之江的灿然图景。
作者结合相关史料,追溯了长江漫长的生成史和演进史。距今7亿多年前的远古代时,长江的大部分区域还处于一片汪洋沼泽之中,直到距今300万年前才在一片混沌之中横空出世,从此开启了它的壮阔之旅。由于长江九曲连环纵横交错,有关它的源头之说也几经更易,从最初的楚玛尔河到最终的沱沱河,一路裹挟着文明的基因,涤荡着历史的尘埃,于激昂的交响中,其傲然雄姿才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沿江藏族、蒙古族牧民心中,长江是“红色的河”“宽阔的河”,既养育了他们,又赋予了他们坚强的品格,使他们与沿岸而生的其他子民一道,世世代代倾情守护着这条江,赓续和传承着古老而悠久的长江文明,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倾力开发和利用好这条江。
普天下的华人更爱用“东方巨龙”来称谓长江,他们不但以诗词歌赋的咏诵方式热切赞誉长江的雄阔历史,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维度深入探究长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挥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并用心思考着人与长江这一命运共同体话题。长江的美好印迹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它凜然不屈的气质、越挫越勇的品格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清晰地烙印在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长江……”天地轮回,岁月更替,人们始终用优美的歌声来赞颂它恢弘的历史,“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日暮晨昏,时光如流,人们用华丽的辞章来赞颂长江的浩渺无边。书中,作者乘着一页扁舟,循着历史的长河一路顺江而下,采撷着长江岸畔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动人的人文盛景。他不仅写到了长江的源头之争,描摹了支流河系金沙江、岷江、洞庭湖、鄱阳湖的摇曳多姿,还以流光溢彩的笔墨,刻画出乐山大佛、赤壁怀古、庐山飞瀑等文化景观。发人深省的是,作者没有一味地沉湎于历史的荣光中,而是在探幽历史的过程中格外清醒地审势着长江水系的整肃现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长江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今,长江沿线一带的羌塘高原、玉树草原、可可西里等地已从昔日的苍茫之地蜕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阔绿洲。静寂的时光里,山、湖、水、草深情地共拥着一脉奔腾的长江,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物种悠然生活在这片爱的阳光与雨露里,在种群数量持续攀升的过程中共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滚滚大江向东流,奔腾到海不复回。长江,你从远古走来,携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基因,浩浩汤汤向着东海、向着东方,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掩上书卷,拥抱长江,就让我们依偎在你宽广的胸怀,去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