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4-03-07 08:28
秦宁(左四)与同事们讨论设计方案。 河北世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供图
□保定晚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高慧婕
造访时,秦宁坐在干净的办公桌前,一台电脑是工作必需,两盆绿植是所有装饰。
交谈间,时有电话铃声响起。他是河北世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四院院长,一位从业22年的建筑师。繁忙有序是他的日常,而“心在一艺,心在一职”是他20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工作态度。
和大多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一样,2002年,秦宁结束了5年的本科学习,来到保定市建筑设计院工作。一支丁字尺,一副三角板常常伴随他工作到深夜。“能亲手建设家乡,有一种荣耀感。那时候加班也不觉得累,反而很充实。”秦宁说,老一辈的建筑师乐于沟通,乐于传递,不辞辛苦,他们的职业操守、对设计工作的热爱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并影响着他。“我们讨论梁柱体系的合理性,讨论相关专业交叉作业的调整和优化,老一辈们没有把工作当成负担,也没有当做谋生的手段,他们一腔热情,令人敬佩。”一步步走来,秦宁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也时时提醒年轻人,用心做事,踏实做人。
2008年5月12日,正在石家庄参加一级注册师考试的秦宁突然感觉桌子晃动了一下,汶川地震了。两个月后,他和同事们来到四川援建,在广元、崇州等地奔波,为受灾百姓建设临时安置房。由于受灾面积大,测绘人员不足,建设的方案又必须迅速确定。秦宁和同事们用脚估测尺寸,绘制草图方案,待方案确定后,再精准绘制施工图,极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当地百姓善良淳朴,常给我们送好吃的。”那时天气闷热,时有余震,方案催得紧,经常商榷到半夜。可是,图纸交到施工队手中时,看到他们脸上信心满满的表情,大家都觉得值。
业内有句玩笑话,甲方是爸爸。对于“甲方爸爸”的要求,设计师要具备领悟、沟通、引领的能力。“我要做一个十年不落后的房子。”对于甲方不具体,不能直接落地的要求,秦宁耐心沟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领甲方实现愿望。在与不同甲方的沟通中,秦宁提炼共性,总结规律,用高效的对话和甲方达成共识。“要说见甲方,秦院长是出了名的腿勤。”该院总工程师张丽琴说:“秦院长一天最多能见上五六个甲方,还能很快领会甲方要求,用方案打动他们。”
22年间,“关注建筑空间,注重建筑体验”是秦宁工作中始终坚持的设计思想,他积极探索创新,力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力求每一项设计成果都拥有鲜明的特性。
参加工作以来,秦宁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优一等奖3项,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省优二、三等奖和个人荣誉34项。多年的工程实践中,聚焦社会健康发展需求,遵循不同时期政策导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设计的大型设计项目近百项,涵盖医疗类、教育类、居建类、酒店办公工业园区类等多个领域。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多项医院建筑设计,包括第一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第一中心医院东院眼科大楼和综合楼、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项目。期间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积极主动与中元国际公司、深圳总院天津分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探讨医疗流线,完善医疗功能。在EPC项目中,助力建设方、造价咨询方、施工方、医疗设备厂家等多方协作,高标准完成各种专项设计,使这些项目在造价控制、结构优化、兼顾原有规划和既有建筑、流线重组等多方面取得突破。积极组织和带领团队学习、应用、推广新技术,在装配式、节能、绿建、被动房、优化设计、BIM、钢结构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
“用技术解决动线、外观、功能等问题,这些过程中所拥有的核心能力,能够支撑我们走得更远。”秦宁有对业务的潜心笃行,也有对行业底线的始终坚守。在一个大型医疗项目推进时,恰逢钢材涨价,施工方要求将上旋外开窗改为内平开,整个工程下来,可以省下两百多万元。面对施工方似乎事出有因的要求,秦宁没有答应。“如果真改了,丢人不说,关键影响使用。”
还有一次,一群老年人来到秦宁的办公室,说是要找一张老图纸。原因是,他们所居住的楼房底商,有人正在拆除隔墙。老人们担心拆墙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想找秦宁要个公断。那栋楼房是框架结构,常规判断,隔墙的拆除不会影响楼体强度。秦宁看了一眼施工方拿出的评估报告,发现有很多含混不清的地方。于是,他决定找出老图纸,重新评估。经过测算,隔墙有抗震功能,还真不能拆。他迅速将这一结果告知,阻止了施工方的行为。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句出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的话,也是秦宁走出半生的写照。行一事,终一生。这是秦宁所愿,也是工匠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