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胡胜盼时间:2024-05-23 07:36
“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可能性”,作家马伯庸从《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寻找出一位汉代“美食博主”唐蒙的岭南寻味之旅,推出小说新作《食南之徒》。
《食南之徒》以西汉时期南越国为背景,整个故事以一味不知来历的酱料、一枚跨越南北的枣核串联,勾连出了中华版图变迁的一段隐秘传奇。全书涵盖了美食、朝堂、探案、地理等元素,作者行笔节奏工整,有张有驰,人物鲜活,文采斐然。书中处处隐藏真知灼见,又不乏幽默诙谐。唐蒙是个懒散的大汉使者,是一个真正的“吃货”,无意中身陷岭南权位争斗的漩涡。他唯一能信赖的伙伴只有食物,唯一的破局之法是追求极致美食的心。故事不仅展现了食物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启迪读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美食不会骗人,每个人在它面前,都会露出本性。”马伯庸说,自己从10多年前就很想写一个关于美食的故事,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一次参观南越王博物院的经历给了他灵感,于是就有了《食南之徒》。新书主角是个“吃货”,书中自然也就有着马伯庸饱满昂扬的“舌尖上的感情”。如此便有口感:“这黄糊糊口感非常顺滑,甘甜绵软,还带有一丝丝酸味来调腻,热乎乎地落入胃袋,十分舒服。他细细品味了一番,应该是用薯蓣掏碎成泥,再拿甘蔗汁和五敛子汁调匀去涩。”有制作技艺:“他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求足够精细,譬如良姜要去皮再攃,猪棒骨焯的时候必须随时撇沫,不要见半点血水在上面……总之这十来个帮厨都被支使得团团转,每个人都忙得无暇他顾。”甚至书中人物的名字也带着水果味:“所有人都意识到,朝堂即将发生剧变,他们在喧嚷,在议论,在寻找着新的立足之地。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只有甘蔗怀抱着小白罐,孤独地站在枣树下,没人在意这个瘦弱女孩。”
如果仅仅只是写美食,自然没有多大看头,马伯庸深谙“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趣。岭南食材丰富,的确是饕餮之徒的梦想之地,然而在美食背后却涌动着南北对峙、族群隔阂、权位争斗、国策兴废……种种波谲云诡竟比岭南食材的风味更加复杂。《食南之徒》的小说主角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原本是一个逍遥散淡的人,各种政治之争他都不感兴趣,一心只想寻找美食,因意外被选中作为副使出使南越国,又意外发现前南越王赵佗死因蹊跷,为了一瓶枸酱,他决心一查到底,“无心插柳”却意外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版图认知。悬疑,算计,博弈,融历史与演义故事于一体,揭秘美食对地理环境和政治版图的影响。作者写来一气呵成,透过历史长河中的微小之物窥测背后官场之道与叵测人心,读者读来酣畅淋漓。
《食南之徒》情节跌宕起伏,反复反转,极具戏剧性,可以说又是一部适合改编影视剧的范本历史小说。事实上,同名电视剧也已在制作中。书中涉及的各种南越风土、掌故、生活日常都有考古佐证,亦古亦今、亦庄亦谐的行文风格以及有据可考的成文严谨性,作者做足了功课。近几年,马伯庸的创作处于高产井喷状态。对于高产的“秘诀”,他曾表示,一是庞杂的阅读,二是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日常的海量积累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也帮助他实现了穿凿出一片新的文学天地的愿望。
《史记》中的零星记载,一个小人物对美味的追逐,谁都没想到,那一缕微妙滋味竟关乎大汉与南越国运乃至于整个中华版图。作者从历史的缝隙入手,把史书的寥寥数行记载演化成一个别样的历史时空。小人物大历史,小故事大思考,这是马伯庸“历史可能性”小说独特的风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