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破除陋习,保定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来源:作者:时间:2024-06-10 07:54

□保定日报记者 李笑笑  通 讯 员 李 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

……

近年来,保定市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坚持把“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深化全市文明村镇建设,文明新风尚如春雨润物般悄然改变着陈规陋习。

突出党建引领,“管”出移风易俗新风尚

顺平县围绕“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巧用“加减乘除”法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潜移默化破除陈规陋习,持续倡树文明新风。比如,引导各村中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或新乡贤等进入理事会,村两委班子大力支持红白理事会开展工作,通过理事会加强对红白喜事监督,使红白理事会“理事”更加硬气。

顺平县以高于铺镇亭乡北庄村为试点,依托党员承诺制,探索实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由村两委成员组成评分组,对党员参与村内事务、志愿服务进行积分量化并公示,与年度评先评优相结合,激发党员干事的积极性。通过“积分制”、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团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的幸福感,为建设和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吸引群众参与,“理”出文明乡风新风尚

为从根本上遏制“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安国市西崔章村两委干部多次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群众沟通交流,经过集思广益、多方协调,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的村贤和老党员选入红白理事会中。

在村内的红白事上,村两委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对办理红白事的期限、规模、饭菜标准等内容耐心讲解,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不再大操大办。

“我们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吹打放炮、大操大办的现象明显得到遏制,‘生前尽孝厚养,生后文明薄葬’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同时,村里人家办喜事也不再追求排场,婚礼办的简单温馨,村民的负担也减轻不少,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西崔章村党支部书记孙涛介绍。

破除陈规陋习,“创”出村民自治新风尚

日前,在定兴县南祖村店村,大礼堂热闹非凡,一对新人的婚礼正在紧张的筹备当中,现场简单、有序、温馨。

据了解,该村红白理事会广泛吸纳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手艺精湛的厨房“大师傅”、热心帮忙的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实现了村内婚丧嫁娶宴席同一批“人马”、同一套“流程”、同一个“标准”,谁家有红白事,理事会的成员就上门“唠嗑”,在熟人间的闲聊中,就把酒席的标准、参加人数等重要事项敲定,有效杜绝了人情攀比等现象。

定兴县持续发挥好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宣传员”和“实践员”作用,全县258个村均依据实际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了提倡和禁止事项,理事会成员积极参与操办工作,加强事中监督和宣传工作,积极树立文明风向标,引导村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倡树婚丧嫁娶新风,营造文明和谐民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