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传统纺织产业走出“文化范儿”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8-06 08:07


□保定晚报记者 刘亚辉 通讯员 杨瀰

高阳县棉花图纺织博物馆,一座收藏、传习、研学、展示以及宣传北方纺织文化和活化非遗纺织技艺的乡村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纺织产业十足的“文化范儿”。

7月31日,记者步入馆内,夹杂着艾草、丁香、薄荷等气味的植物清香沁人心脾。这源于馆内可以吃的草木染艺术区。“这里陈列的上百种植物染材几乎都来自我们的草木染文化园。这些染材本身就是药材,像板蓝根可以清热解毒、艾草可以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它们的花果根茎叶,甚至果壳、果皮都可用来染色。”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阳土布草木染技艺、提花布织造工艺传承人段惠说。段惠对于纺织、印染文化的热衷来源于家族的传承。从其曾祖父段其焕赴法勤工俭学学习现代工业纺织技术,到段惠一代将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创办棉花图纺织博物馆,背后是4代纺织人的精神和工艺。

在高阳县棉花图纺织博物馆,段淑莉展示老式纺线技艺。    王琴 摄

棉花图纺织博物馆馆名来源于《乾隆御题棉花图》。《乾隆御题棉花图》是直隶总督方观承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一套图谱,记录冀中人民从植棉、纺纱到织布的全过程。馆内陈列的《乾隆御题棉花图》汉麻织锦画由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设计织造,全长12.5米,每平方厘米有上万个交织点,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纺织文化。此外,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还打造了“我家的毛巾会唱曲儿”“莲池十二景”等文创产品,将戏曲文化、历史文化与纺织技艺完美结合。

馆内陈列的大花楼织机格外引人注目。高阳县棉花图纺织博物馆负责人段淑莉介绍,大花楼提花织机是中国古代提花机发展的顶峰,大花楼提花织代表了中国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大花楼织机须由两人配合操作,坐在花楼操作的挽花工口唱花本,按提花纹样逐一提综开口,另一人叫织花工,脚踏地综,投梭打纬,一经一纬循环往复,织出精美图案。“明清时期最精美的妆花、缂丝等织物多是由这种大花楼提花机织造。”段淑莉说。

为传承民间染织技艺,段惠接收学员到博物馆观摩学习,组建研学团队,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扎染技术,还与中小学院校合作,走进校园开设草木染“非遗”课堂,向同学们演示草木染及扎染技艺。“中国染织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不断创新,更好地传承下去。”段惠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