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点燃心中的火种

——读周永战《火种:徐光耀在华北联大》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0-10 09:12


□郭亚军

对于雄县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徐光耀先生是泰山北斗。这位持枪能杀敌、握笔可著文的传奇作家,一直让我等后生晚辈高山仰止,从来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与这位前辈有当面交流、耳听教诲、心领妙诣的机会。这一切的缘起于周永战先生,他曾带着我们登门拜访徐光耀先生,让我们零距离、面对面地接近这位慈祥而真诚的老人。

周永战是雄县人,对同乡前辈徐光耀先生十分敬佩,研究颇深。周永战写作时间不长,但厚积薄发,已出版了几部作品。今年5月出版的《火种:徐光耀在华北联大》是他的第六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他的6本书中有三本是写徐光耀先生的。

今年是徐老白寿之年,虚龄百岁。70多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徐老的成名作《平原烈火》。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永战的《火种:徐光耀在华北联大》——或许是巧合吧,但这真的很像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周永战给徐老的一份真诚献礼。

徐老的可敬之处在于他的真,在于他的善,在于他的低调,在于他的坚韧,在于他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在于他对文学永无休止的追求和对后辈作者的无私提携……对于后辈,就像徐老在华北联大时他的老师对他一样——他们用火种点亮了徐光耀先生心中对文学孜孜以求的梦想,而徐老多年来也如火种一般无私地照亮后辈们的文学之路,我们这些寂寂无闻的普通作者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帮助和鼓励。正如周永战这本书书名的寓意一样,“火种”在燃烧并传递着。

打开《火种:徐光耀在华北联大》,随着作者平实真诚的笔触,我们从徐光耀先生的视角走进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走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去触摸那些曾在文坛上闪闪发亮的名字,感受他们的呼吸与心跳,体味他们的平凡和伟大。

华北联合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规模大、时间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正是在华北联大,“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完成了从新闻写作到文学创作的关键转变,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旅作家。这本书真实还原了华北联大在束鹿、正定办学的一段历史,记录了众多师生在华北联大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状态,涉及沙可夫、艾青、陈企霞、厂民、萧殷、蔡其矫、贺敬之、于力、崔嵬、周巍峙、舒强、王昆、孟于、郭兰英、陈强、彦涵等文化名人,人物形象丰满,叙事生动感人,有很强的可读性。华北联大师生是中国文化精英,从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和教育界的中坚力量,他们把文化的火种播撒在全国各地并逐渐兴旺昌盛,这也是《火种:徐光耀在华北联大》一书的要义之一。

周永战嗜藏书,喜读书,新近获评第二届“河北省十大藏书家”,他对材料的取舍和去伪存真有独到的见解,也有相当的功力。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周永战牢记徐老对他的叮嘱:“永战先生:记实作品贵在真实,最忌虚构。”他以《徐光耀日记》为主体,深入挖掘散落各处的珍贵史料,从图像资料到文字资料,从回忆录到采访笔记,每一条线索都不放过。他采访华北联大时期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与徐老、徐老的朋友们进行广泛交流,多方征求意见……力争做到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字字有出处,宁可不说,绝不说错。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他做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评价这本书“极大地填补了华北联大研究的一段空白”。这是对真实的褒扬,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这本书的语言并不华丽,描写并不夸张,它是平实的,是克制的,是充满理性的。正是因为它的平实、它的真诚,才更值得相信,才更有温度——华北联大是真实的,徐光耀先生是真实的,周永战也是真实的。我们都喜欢真实,唯有真实才能点燃别人心中的火种。基于此,这本《火种:徐光耀在华北联大》一定能播撒优秀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火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