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情系关东剪纸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16 08:01

关东剪纸。

▢钱国宏

“镂金作胜传关东,剪彩为人起北风。”提到剪纸,人们马上会想到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陕西民间剪纸、江苏扬州剪纸、山西晋城剪纸。其实,在关东大地上,剪纸也是一种流行的民间传统艺术。几年来,我留意收藏关东地区的剪纸作品,在继承和弘扬关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平淡生活注入了无限生机和快乐。

关东地处塞外,5000年历史的沉淀,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多民族文化的浸润,使这里的剪纸作品形成了古朴、粗犷、彪悍、大气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民俗专家称之为“活化石”,是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关东各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传承了关东各民族朴素的哲学思想与民俗观念。

关东剪纸艺术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关东剪纸艺人的相继辞世,曾给人们带来吉祥、快乐、祥瑞的关东剪纸艺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了继承和弘扬关东的剪纸艺术,我决定收藏一些关东剪纸作品,为其发扬光大尽一份力量。从1995年开始,我就和家人一起留心收藏关东地区的各种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收藏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因为剪纸多半是“发表”在门框上、窗户上、大门上等地方,不易留存,且剪纸艺人都分散在民间,不易找寻。因此,我和家人在收藏剪纸的过程中费尽了心机和力气,吃了许多苦头,走村过甸,出门入户,东村打听西街问,南屯走访北屯谈,可谓“八千里路云和月”。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我和家人一共走了65个村庄,入了多少户则无法统计,通过购买、易物、馈赠、代藏等各种渠道,共收藏到各类题材、各种规格的关东剪纸作品2200多件。

我收藏的关东剪纸按功用主要分三大类。

一是喜庆祝福类。关东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关东人民善良而乐观,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保持着健康向上的性情和品格,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愿望通过剪纸表达出来。比如我收藏的“喜上梅(眉)梢”,画面就是两只喜鹊在梅花枝头跳跃,取其谐音“喜上梅(眉)梢”,传达的是快乐的心情。我收藏的喜庆祝福类剪纸作品按照其表达的内容和题材分为九大种,表现喜庆的作品如“喜上眉梢”“欢天喜地”,表现丰足的作品如“连年有余”“喜庆有余”“五谷丰登”,表现幸福的作品如“五福捧寿”“福在眼前”“福禄寿喜”,表现美好的作品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表现长寿的作品如“麻姑献寿”“松鹤延年”,表现财运的作品如“连钱”“招财进宝”,表现平安的作品如“马上平安”“四季平安”,表现多子的作品如“榴开百子”“百子图”等。

二是洞房喜花类。关东大地上,婚俗从《周礼》中走出来,一直走到今天,其内容丰富多彩,文化气息浓郁。反映关东民间婚俗活动的剪纸作品我也收藏了很多,这些作品实际上是对关东各民族几千年婚俗文化的一种展示和传承。比如“鱼(余)莲(怜)戏(惜)”,借用谐音之法,表达了新人之间渴求爱怜的愿望。还有“双凤和鸣”,也表达了一对新人企盼婚姻和美的美好愿望。

三是辟邪纳福类。比如我收藏的“百兽之王”,画面是一只斑斓猛虎,表达的是关东人民企盼家业兴旺、虎虎生威的美好愿望。

为了使关东剪纸艺术真正得到发扬光大,我将收藏的每件剪纸作品都附上了简约的说明,将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背景、历史密码、关东人情等一一展现出来,使观赏者一目了然,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历史课、艺术课和民俗课。如我收藏的“万代长春”,剪的是一只硕大的葫芦。我在下面附注:“《诗经》云:‘瓜瓞绵绵,民之初生。’此作品取子孙绵延不断之意,多用于婚庆、‘满月’喜日。”将作品的来龙去脉、社会功用一一道出。还有一幅“麒麟送子”,我写的附注是:“麒麟为中国古代四灵之一,《诗经》云:‘有足者宜蹄,有额者宜抵,有角者宜触,麟性不然,是仁也。’相传仁德之世才会出现麒麟,此作品寓意生逢盛世,福瑞绵长。”

“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关东大平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成为民俗艺术园圃璀璨的奇葩。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当我们看到一件件充满泥土气息和关东味道的剪纸作品成为藏友们爱不释手的宝贝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