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又闻田园牧歌声

——读王秀宽新作《三坡牧歌》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1-09 08:47

□郭振山

《三坡牧歌》是涞水作家王秀宽的一部个人诗词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几十年来创作的诗歌376首,分为景观篇、牧歌篇、童趣篇、杂赋篇四部分,另附卷首篇,是一本最能体现作者诗歌创作水平的佳作。

王秀宽1948年出生于涞水县野三坡乡山南村,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才干,也充实了他诗歌创作的素材,使他的诗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细腻地表达思想感情,语言通俗,感情真挚。读《三坡牧歌》,你会被诗中浓浓的生活气息、淡淡的乡思乡愁和对家乡山水、对父老乡亲深深的挚爱所感动,感受到作者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

《三坡牧歌》所收诗作以七言为主,兼有五言、六言、杂言,读之流利通畅,朗朗上口,诗的韵律和歌的节奏巧妙结合。

“一线天光百里长,怪石峭壁筑长廊。游人雅兴即时起,吟放遍山野海棠。”《一线天》一诗描摹出窄涧幽谷、天光一线的意境,勾勒出一幅绵延幽深、状若长廊的山水图画。后面笔锋一转,以满山盛开的野海棠来象征游客的愉悦,赋予野海棠以生命力。在作者笔下,人因花而悦,花因人而放,这种人与花高度契合、人花互衬的笔法,表面上看似与本诗吟咏的主景无关,实则从侧面巧妙地衬托出一线天的幽静迷人。

“山深路断杳人踪,矮灌高乔任衍生……”《深山》一诗直写深山景物,先概写山深林密、远望空蒙的野趣,接着以深山常见的花、草、泉、鸟构成两组绚丽的图景,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的空旷寂寞与时光久远。最后由写景改为写意,提醒众人,如欲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必须到深山幽谷之中。旅游览胜如此,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诗以观山开头,以层层写景推进,最后以议论收尾,既很好地呼应了开头,又阐述了一个道理,全诗前后连贯,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运句布局,别具匠心。

《山中访友》一诗开头直述山高林密、云遮雾罩的环境,写出人迹罕至的山村会使任何一位不常来此处的访客感到迷茫。“问道于樵何所往,摩天岭上住着人。”正在访客不知所措时,突然出现的樵夫就成了他唯一的希望,因此急忙趋身直前问路。最后一句以樵夫回答作结,为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这里可能是樵夫根本不知道访客所问的山村在何处,也可能樵夫指明了而作者不说,故意为读者制造神秘感,增加了全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院下小河房后坡,日间听鸟看涟涡。夜闻缓水如人语,古往今来款款说。”这首诗题为《野户》,从房屋位置到昼夜活动,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一个“野”字。起笔写野居,字里行间未见“野”字,但以院前临河、屋后临坡来定位房舍所处位置而使野味分明。第二句写野见,即昼听鸟语,观水流。第三句写野闻,即夜闻水声如窃窃私语。结句改摹景叙述为想象。试想,夜深人静时作者躺在床上,屋旁的小河流水潺潺,好像在向山林、向人类述说岁月的故事。以野居、野见、野闻突出野趣,最后引发联想,将读者的思路引向更深的思考,转出了高度也转出了意境。

《三坡牧歌》中有相当数量的诗直接写山民生活,观察入微,眼光独到,描写真实,感情细腻,作者以独到的目光、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象和优美的文字把山民日常的平凡小事和生活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

《三坡牧歌》中的诗多写山乡景色和山民生活,且摹景似真、传情以远、意境宏阔、想象丰富,一首首诗歌如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素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