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老照片里的童年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1-10 08:48

□杨颖隽

我家相册里有一张老照片,照片的背景是铺满花生大枣的房顶,房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半米来高剥得干干净净的玉米棒子。在这一片丰收景色的大背景下,十来岁的哥哥摆着打少林拳的姿势。

照片一下子把时光拉回到了40年前,那时农村的学生放秋假和麦假,没有暑假。麦假大概两三个星期的样子,而秋假大概得40多天。放秋假、麦假是因为学生得帮着家长干农活,当时的老师大部分是民办教师,家里都有地,更得回去收秋收麦。

收麦时节总感觉很紧张,远在外地上班的爸爸会请上一两个星期的假回来收麦,在县城工作的叔叔也会请假回来帮忙,甚至十来岁的哥哥姐姐也会每人一把小镰刀参加劳作。天刚蒙蒙亮,一家人就下地了,三四亩地麦子,从收割到入库也得两个星期。最怕的就是一场暴雨,会把整个麦收搅得手忙脚乱。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村里的打麦场,平整宽阔,村里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在那里学会骑自行车的。七八岁的小孩子驾驶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刚学的时候不会停车,只能一跤跤地摔在被碌碡碾轧过的麦秸上。麦秸柔软干净,堆积成麦秸山,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场。我们在麦秸山上蹦啊跳啊,翻跟头,捉迷藏……依稀记得晚上躺在打麦场上看麦子,满天繁星如同点点烛光,在夜的织锦上轻轻摇曳,美极了。大人们在月光下织毛衣、拉家常,孩子们游戏打闹,犹如童话一般。

秋收的节奏就比较慢了,爸爸叔叔不再请长假回来帮忙。只有妈妈、哥哥、姐姐和我,小鸟啄食般地一板车一板车地往家运粮食。运到家的粮食堆在院子里,玉米剥皮,花生从秧上摘下来,然后等爸爸周日回家把满院子的劳动成果运到房顶上。那时候的房顶是农户人家最有用的晒场,是另一个广阔的天地。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晾晒的也是五花八门,高粱、谷子、红薯干……

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我们兄妹三个小时候干了很多农活,当时特别羡慕那些人口多的大家庭,小孩子完全不用干农活,可以尽情地在广阔的田野上玩。而多年后我又特别感激当年吃过的苦,那些磨炼让我经得起苦难,耐得住贫寒。我对现在的生活心存感恩,童年那些劳动场面也常常进入我的梦境,如陈年老酒,回味悠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