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1-10 08:48
□周永战
记得我小时候,每年一过腊月二十三,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吃食了。炉糕是那时候过年必备的食品。
头一天晚上,母亲会把小米面用面肥和好,放到炕头上发着,等发好了再加点白面一起揉,揉熟分了加热乎水调成糊状,调好的面糊醒着待用。十冬腊月,天气格外寒冷,那时农村又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大多数家庭甚至连煤炉都没有,为了保证面能发起来,我们只好把面盆放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母亲第二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面发好了没有。
吃过中午饭,母亲开始摊炉糕。
摊炉糕的工具叫炉糕锅子。炉糕锅子是铸铁的,扁圆,有底有盖,底部是一个圆状的凸起,四周是一圈略深的沟槽,因而做出来的炉糕都是中间薄四周厚。母亲到外面拿两块砖,侧立起来,把炉糕锅子往上面一放,这锅灶就算准备好了,十分简易,看着也很原始。母亲总是在外间屋架起两三个炉糕锅子,有自家的,也有跟街坊邻居借的,这样“流水作业”摊得快。
烧热了炉糕锅子得往锅底擦油,油不能多,不粘锅就行,就像现在摊煎饼馃子,要用干净布捆一个瓷瓷实实的刷子或一只白菜疙瘩用来擦油,有时干脆就用一块猪肉皮直接擦。
舀一勺调好的面糊淋在锅底的凸起处,面糊会均匀地流向低处,面糊不要多,锅子满而不溢就好。然后盖盖,加火,等锅子里面刺啦一响,一块边缘厚里面薄、色泽金黄的炉糕就可以出锅了。如果现摊现吃,还可以在摊的时候在炉糕上放点馅,出锅时将炉糕对折,就可以裹着馅吃了。摊好的炉糕蓬松,满是丝窝,米香浓郁。
那时摊炉糕一般都是烧苘秸秆。苘秸秆类似木质,洁白而轻软,好烧,火柔和,冒烟少,最适合做摊炉糕的燃料,也适合这原始的简易灶。苘秸的烟雾白而轻盈,不呛人,飘散在屋里有一股诱人的草木香味,再加上米香,幸福感油然而来。
苘秸秆是苘沤麻之后剩的秸秆,是一种非常好的燃料。记得我们那时过年放鞭炮总用一种黑香做引火,黑香筷子粗细,尺把长。买黑香需要钱,而那时我们这些孩子往往身无分文,于是苘秸秆就成了不错的替代品。点着一截苘秸秆,勤用嘴吹着点,就可以顶黑香用。苘秸秆中空有一个细细的眼,可以像烟卷一样嘬着助燃,只是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嘬得劲太大烫了舌头。
母亲摊炉糕的技术非常娴熟,三个炉糕锅子轮换着摊,一点也不慌乱。一后晌的时间,两个盖帘上的炉糕已堆成了小山。炉糕晾凉了,母亲把它们装进瓷盆或瓦罐,然后盖上盖帘保存起来,这是过年的美食之一。这些炉糕保存十天半月没问题,屋里冷,有时外间屋的水瓮、脸盆都会结冰,是天然的冰箱。那时好多人家的院子里或配房里都有一个瓮或大号瓦罐,生鱼生肉存在里面,相当于冰箱的冷冻室,在冬天可以长时间保存食品,但这些瓮或罐得盖上青石板,防猫防狗防老鼠。
看着这些金灿灿的美食,我的心里开始幻想正月里那碗大锅熬了。白菜、猪肉、粉条、豆腐泡,铁锅大火熬制,熟了之后,一人一碗,吃完糨的,肉菜汤必须要泡炉糕。把炉糕撕一块泡进肉菜汤里,再夹进嘴里一咬,炉糕的丝窝里浸满了肉汤,一下子充满一嘴,刺激所有味蕾,其香无比。我一直觉得,最后半碗肉菜汤泡炉糕才是灵魂。
很想再吃一碗肉菜汤泡炉糕,得是大铁锅熬的肉菜汤,解馋,忒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