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正月唱大戏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14 11:07

□张艳军

唱戏是正月里的大事,一出大戏把乡下新年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唱戏要有戏台,戏台就搭在我家隔壁的大队院里。戏台坐西朝东,外面用村南河底的大石头砌成,里面填上土,然后踩平踩实,看上去就像一个点将台。

唱戏前先要演几场“会”,接会时先要放几个大铁炮。大铁炮很响,“咚咚咚”,跟小钢炮似的,简直都要把房梁上的尘土震下来。

最先来的是邻村的高跷会。踩高跷的人身上穿着红的蓝的粉的各色衣服,手里拿着烟袋、扇子、手绢等各种道具,腿上绑着半人高的高跷,在大街上前后左右,走来走去,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逗得大人小孩眉开眼笑。

接下来是跑旱船。演员们穿着各式彩色衣服,手里拿着各种道具。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坐船”的女的,那哪是坐船,完全是在走,而且身上还背负着船样的道具,太有意思了。旁边还有个老头,手里拿着船桨,做出划船的动作。每次看跑旱船,我都心疼那个“坐船的”,觉得她最累。

此外还有竹马会等。每个会来,人们都站满一条街,跟着演员潮水一样从这条街涌向另一条街,热闹得很。

正月初六开始唱戏。戏棚早已经搭好,三面及顶子用苫布围得严严实实,只留一面冲着台下。台口处从上面垂下两片帷幕,一直耷拉到地上。大幕开启,锣鼓喧天;大幕合上,偃旗息鼓。

台下聚集了好多人,嘈嘈杂杂,比镇上的集会还热闹。老人们找一个方便看戏的地方,安静地坐下来,耐心等。年轻人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块,嗑着瓜子聊闲篇。这里面有卖小泥人的,有卖气球的,还有卖冰棍的。孩子们最兴奋了,把几个摊子围得水泄不通。

锣鼓家什敲响,台下立刻鸦雀无声,好像所有的嘴巴都被什么东西堵上了,把所有的声音都压回了嗓子眼。大幕徐徐拉开,戏开始了。随着剧情的发展,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但见台上彩衣飘飘,长袖飞舞。台上正在唱保定老调。保定老调是我们这里的地方戏,很符合保定人的性格,唱腔高亢激越,唱词清楚易懂。老调最宜演善恶分明的古装戏,夸忠臣就夸个完美无瑕,骂奸佞就骂个体无完肤。那时候演得最多的是《忠烈千秋》和《潘杨讼》,演了一遍又一遍,可人们仍然百看不厌,百听不烦。

如果说老调是保定地区的地方戏,范围有些大,那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家乡戏,那就是横歧调。横歧是一个村,离我们这里10多里地,中间隔了一条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能培育出一朵朴实无华、四野飘香的艺术之花。

最后一通锣鼓敲毕,大幕徐徐拉上,散戏了。人们这才起身伸一下腰,活动一下筋骨,拎起凳子恋恋不舍地往家走。此时,夜已经深了,村子里静悄悄,狗儿、羊儿、牛儿们都已经酣然入梦,它们听不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