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5-02-16 08:50
杨丽英(右一)帮助职工销售香梨。受访单位供图
□保定日报记者 安亚静 见习记者 王玲珑 通讯员 张文科
“援疆一直是我的心愿,能够为新疆群众的幸福生活添一把力、出一点儿汗、做一点儿事,是我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2023年5月,曲阳县农业农村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服务中心主任杨丽英,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援助工作。1年多来果园间的数次奔走,她把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留在新疆大地,让天山脚下的民族团结之花香溢四方。
扎根一线,深耕科技兴农沃土
新疆,是多位援疆人一旦去过便放不下的牵挂,但摸清当地种植规律、适应气候差异,需要花不少心思、下不少功夫。
来到铁门关市,杨丽英立即投入工作中。在农业农村局具体组织下,杨丽英和同事们一道,经过45天实地调研,完成兵团第二师10个团场具体的种植品种及种植模式的农业产业调研工作,并撰写调研工作报告、援疆工作计划共5000余字。
爬坡上坎实地查看,走家串户了解情况,积极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杨丽英以学习者的姿态虚心向身边同事、群众学习,上好援疆的“第一门课”。
“记得有一次到29团4连进行麦后移栽番茄生育期调查,同事拍照,我扶着白板。就几分钟的事,手就晒黑了,虽然穿着防晒衣。紫外线太强了。”虽有许多不适应,但杨丽英说,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一份坚持,一份信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她绝不会半途而废。
“作为农业技术员,农田才是办公室。”杨丽英常说。入疆后近七成时间,她坚持工作在调研及生产第一线。采样、做实验、质量检测、记录评估,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
杨丽英走遍了二师的四大垦区10个团场,30余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50多家果园、种植基地。在全面掌握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农林产业的情况下,她积极参与实施师市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与农业科学研究所9名专家一起完成“第二师农科所昆虫科普活动室”项目申报立项。
扎根果园一线,杨丽英也遇到凭过去种植经验和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
火疫病是香梨近年常见的一种病害。杨丽英说:“我们请来浙江大学的楼兵干教授给团场种植户、农技特派员、农发中心工作人员现场讲火疫病的防治技术及方法,我也受益匪浅,对新疆的果树种植增加了更多经验。”
科技创新是提高果树产量、推动当地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杨丽英参与申报并实施师市项目《第二师农科所昆虫科普活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基于番茄籽油新型护肤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撰写《二师密植香梨园气象田间调研报告》;制订《2025年第二师铁门关市“两年三熟”麦后移栽加工番茄栽培技术要点(试行)》,为2025年新模式持续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方案。
“不求名、不求利,我就希望通过技术援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杨丽英说,一年半的时间里,下基层实地调研、走访,桌案上写调研报告、技术要点,她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好多工作还没做完。
“有机会的话,我还要申请去援疆!”杨丽英笑着说,和无数援疆人一样,对新疆的情缘早已在自己心中深深扎根,铁门关市将是一生的牵挂和思念。
产业带动,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所有援疆干部必答的“援疆三问”。
面对师市林果业发展产业链不完善的情况,杨丽英将自己的工作落脚点扩展至林果产业发展上。她基于区域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定位,明确以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发展第三产业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致力于推进“精品园”引领、促进香梨品牌延伸。
杨丽英到31团做三秋调研时,在果农侯秀平的香梨园发现,她的香梨园亩产香梨7吨,而且连续10来年都盈利。她详细询问侯秀平的管理经验,在之后的走访及管理现场会中,认真分享给其他果农。
“我希望帮助当地的果农树立品牌意识,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在销售过程中不至于处于被动。”杨丽英说,她经常到果园里给果农们讲直播带货。在香梨销售情况不太好时,杨丽英主动联系援友和朋友,帮29团销售香梨400箱,价值4万元左右。
按照受援单位工作职责,杨丽英主要负责园艺技术示范与推广。入疆以来,她实地考察指导果园20余个,助力蟠桃、香梨、冬枣等产品销售,主持或参与果树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次达1000余人次,解答果园技术与管理问题50余个,推动师市农业产业有序发展。
同时,杨丽英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行动,共计印发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2000余本,发放宣传海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限用农药名录》《关于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通告》《第二师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共计2700余张。
“我想尽可能地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留下一些常态化的机制。”争做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杨丽英同援疆干部和当地专业人员一起同心同向同奋斗,锻炼自己、服务产业,产业繁荣新画卷正在这样一批援疆人的帮助下,在新疆大地徐徐展开。
向种图强,培育未来新希望
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育种工作是推动林果业发展的关键。如果说品牌的建立是种植产业的延伸,那选育优质品种可以说是林果业的“芯片”。
“二师的主要果树品种是库尔勒香梨。我从我们县带过去效益好、产量高的3个新品种,已经嫁接成活。”杨丽英口中的3个新品种指的是秋月梨、斗南苹果、鲁丽苹果,不仅吃起来口感清甜,种植适应性也强,她相信留下这些新品种,能给当地的果农带来更高的收益。
除打好产业链发展根基、完成新品种引进,杨丽英还为当地种下科学的种子,培育更多的人才。
“对于广袤的新疆大地来说,这点成绩或许微不足道。但我希望能将自己多年积累的防治技术、方法留给当地的父老乡亲,也希望培养更多青少年对农林科技的兴趣。”
杨丽英收集师市常见天敌昆虫资源,通过科研成果和科普宣传进校园宣讲活动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建立科普活动室1个,培训宣讲人员3人,制作科普展板5个,科普宣传累计浏览量达1000人次;参与制作的“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香梨主干结果模式助力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短视频在第四届全国绿色园艺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短视频学习交流活动中荣获典型短视频。
“这次果林援疆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未来我将继续关注第二师果林业的发展动态,加强与当地果农的联系和沟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今年2月份,杨丽英将把黄金蜜1、珍珠油桃的接穗寄到受援单位。杨丽英说:“每一次援疆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能带动更多的改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