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飞叉舞新春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21 09:33

□舒立

新春佳节,一场饱含传统韵味的文化盛宴在莲池区南常保村盛大开场。非遗飞叉作为其中的焦点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村民们炽热生活与旺盛生命力的生动映照。

据《宋史·卷725》记载,公元981年,宋将常思德在河北徐水筑堡垒抵御辽国,军民和睦相处,团结作战,共同击退辽兵。南堡垒在如今的南常保,历史上这里习武之风盛行,飞叉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叉会的记载始于明末清初,如今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为了让古老的技艺重焕生机,村委会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开设了青少年培训班。如今,飞叉技艺传承有序,最小的学员年仅9岁,这些孩子为古老技艺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传承基地学习飞叉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年初一,暖阳高照,街巷中满是融融暖意。常保叉会的成员们身着艳丽的传统服饰,手中的飞叉寒光闪烁,铜环轻轻晃动。激昂的锣鼓声骤然响起,那声音带着岁月的厚重,瞬间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热情。飞叉在表演者手中灵动起来,动作如行云流水,时而似蛟龙绕身,将力量与美感完美融合;时而似苍鹰冲霄,尽显无畏与豪迈。叉上的铜环相互碰撞,清脆的声响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乐章,为新春奏响了美妙的旋律。村民们闻声纷纷赶来,街头巷尾满是欢声笑语,喝彩声此起彼伏,共同勾勒出一幅喜庆祥和的新年图景。

大年初四,应徐水区文联的邀请,常保叉会赶赴伍级村参加春节花会。花会上,“翻江倒海”“叉花盖顶”等经典招式依次上演。表演者们一招一式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传承的力量,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掌声不断。

大年初五的南常保村迎新春联欢会将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伍级村飞叉会回访献艺,南常保三王叉会的“四代同台”更是震撼全场。少年学员出叉灵动,充满了朝气与希望;老艺人一招“力挽狂澜”,气势磅礴,尽显深厚底蕴;队员之间默契的眼神交流、流畅的动作衔接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强大凝聚力。四代人在舞台上共同演绎飞叉技艺,展示着非遗传承的生生不息。

如今的南常保村环境优美,村民们安居乐业,非遗文化绽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飞叉转起来,年味就浓了。这新春飞旋的飞叉,转出的是村民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转出的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蓬勃力量,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