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22 09:18
□郭振山
最近,北京市教委、市体育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希望通过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开展学生班级联赛、“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等8条举措,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这一举措回应了社会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呼声,适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体育课在部分学校得不到应有重视,经常被挤占、被挪用,导致中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这一情况必须引起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应该从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上好体育课,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兴趣;改进体育课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标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规定一定的活动量,并采取必要措施引导学生参加,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保证活动中能出些汗、身体感到轻度劳累,在发展兴趣、锻炼体能的同时也收获快乐。要让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让体育课成为和数语物化外等主课同等重要的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