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22 09:19
▢李笙清
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数千年来,古人祀天地、祭宗庙、招待宾客,无不用到酒,且制定有严格的饮酒礼节。杜康、欢伯、醍醐、壶觞等数十种极富内涵的酒之别称,历代数不清的以酒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李白斗酒诗百篇等酒之历史佳话,宴饮上以助酒兴的酒令,以及民间习俗中内涵丰富的各种酒俗,更是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
古人喜欢饮酒,要想“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醉酒乡,乐在其中,自然离不开盛酒的器具,所以自古以来,先民们创造出青铜、陶瓷、玉、犀角等多种质地的酒器,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为酒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图为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商代盘龙城遗址的一套商代基本酒器组合,包括青铜觚(左)、青铜爵(中)、青铜斝(右)各一件,距今已有3500余年,它们同时也是商代重要的礼器,其套数的多寡可对应贵族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觚口径12.9厘米,通高18.2厘米,喇叭口,细腰,高圈足。青铜爵通高15.2厘米,形似鸟雀,前长流,后短尾,两柱,腹下三尖足外撇。青铜斝为圆形,通高21.2厘米,底径14.4厘米,形体较大,有两柱而无流、尾。这三件青铜器均饰饕餮纹、夔纹,觚腰部饰弦纹,纹饰精美,体现了商代青铜器冶炼技术的精湛。
爵、觚都是饮酒的器具,斝则是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其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与爵配合使用,专向爵内注酒,并兼作温酒器用,也是祭酒的一种重要祭器,盛酒灌地,以降神灵。《礼记·礼器》记载:“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这个“散”指的就是斝。商人的青铜器冶炼与制造技术相当成熟,各种饮酒的器具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斝、觚、爵作为酒器组合,一直沿用至西周时期。
酒在中国被视为神圣之物,在礼仪制度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汉书》云:“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周礼》中有“五齐”“三酒”的记述,“五齐”即指含有沉淀物“滓”的五种酒,都是用于祭祀的酒。“三酒”即“事酒”“昔酒”“清酒”,酿造时间各有长短。商代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手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致酿酒业十分发达,当时的酒精饮料有酒、醴和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多见“鬯”“醴”字样。商代饮酒风气很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史记》中记载商纣王建有酒池肉林,《尚书·酒诰》中也曾记载商代统治者崇尚酒食醉饱的生活,为后世留下了引为鉴戒的“酒色文化”。在商代,酒不仅是日常饮品,还具有重要的礼仪和宗教功能。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酒器占有相当一部分,如爵、觚、尊等,反映出酒在商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商代盘龙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专家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已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3000余件,包括青铜大圆鼎、大玉戈、绿松石镶金片饰件等国家一级文物数十件,被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展厅内。
盘龙城遗址的出土文物按用途可分为礼食器、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四大类,其中礼食器有鼎、甗、鬲、簋、盘、觚、爵、斝、尊、瓿、提梁卣等,具有酒器功能的主要有青铜尊、爵、卣、斝、盉、觚等,其中青铜爵、斝、觚多以成套出现,这也是商代青铜器以爵、斝、觚为核心的重酒器的体现。这三件青铜酒器器型峻拔秀逸,浑厚凝重,有的装饰花纹繁缛富丽,可见3500年前生活在武汉地区的商人尚酒风气和宴饮生活的奢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