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22 09:21
▢张天成
去年入冬,我把母亲从老家接到了城里。
母亲今年70岁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去年冬天格外冷,村里的老房年久失修,有些不保暖了,为了让母亲住得舒服些,我多次打电话叫她来城里跟我一起住。一向倔强的母亲每次都会干脆地拒绝:“我在老家住着挺好的,不冷!”
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是怕来城里给我添麻烦。这一次,在我和姐姐几人轮番的劝说下,她终于答应了。
从老家出发时,一路遇到邻里乡亲,母亲总会摇下车窗打声招呼。街坊大娘贴在母亲耳边说:“咱们街上就你有福气,跟着儿子去城里住楼房,享清福了!”那一刻,母亲的脸上满是笑意。
初来城里,母亲有很多不适应:不敢一个人坐电梯,用不惯坐便马桶,不会用微波炉……在她眼里,这一切都是新鲜而陌生的。
白天我去上班,中午回不了家,母亲就一个人待在家里不出门。用不惯厨房的各式电器,她中午就简单做点饭凑合一下。我担心她在家吃不好,便买来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零食,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头天晚上我会把饭提前做好,到饭点让她简单热一下,中午我有时还会点些外卖,省得她费事做饭。
本以为这样清闲舒适的日子母亲会很享受,可来了不到一周,她就嚷嚷着要回家,我问了原因后有些哭笑不得。母亲说:“住在这儿,我感觉自己像个‘废物’似的,什么都不会干,在家里白吃饭。”我笑着说:“接您过来就是享福的,什么都不用干。”
为了让母亲踏实住下去,我一遍遍教她如何使用电器、如何坐电梯。她像个小学生一样听得格外认真,但能感受到她有些小心翼翼、畏手畏脚。
晚上跟姐姐打电话聊起母亲,姐姐一句话瞬间点醒了我:“你平时多给妈找点事干,让她忙起来,感觉到被需要,这样她才能住得踏实安心。”
为了留住母亲,我想尽办法让她忙碌起来。每天午后,阳光和煦的时候,我便会卡点给她打电话,叫她帮我去快递驿站取包裹,或是去楼下便利店买点日用品。母亲腿脚有些不利索,走起路来很吃力,但很乐意帮忙跑腿。上班前我会特意告诉她,晚上我想吃她做的豆角焖面。下班回到家,厨房里便会飘出焖面的香味。一件件小事虽然有些繁琐,但母亲却乐此不疲,做得很起劲,也帮了我不少忙。
有一天降温,我翻箱倒柜寻找去年的棉手套,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刚想在网上买一副,母亲就在一旁唠叨起来:“花钱干什么,我给你钩一副加厚的手套,保准暖和。”晚上吃完饭,她便拿起钩针给我钩起手套来。她的眼睛有些花,手也不自觉地颤抖,每钩一针都显得很费劲。担心母亲身体吃不消,我劝她:“早点休息,不着急,慢慢来!”母亲依旧很倔强:“你去睡吧,不用管我。”夜里11点多,我起夜上厕所,看到母亲屋里的灯还亮着,透过门缝,看到她颤抖着双手钩手套的身影,我一下子红了眼眶。第二天,母亲把一双厚厚的手套递到了我面前。戴上母亲亲手钩的手套的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母亲也开心地笑了。
此后的日子里母亲变得忙碌起来,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有了“被需要”的感觉,她每天都觉得很开心、很幸福。
现在我终于明白,孝顺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也是其中一种。我曾在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拼命地想要长大,拼命地想要向父母证明自己已经独立了,可我们的父母却在害怕自己有一天不再被需要。”是啊,也许在父母眼里,被儿女需要着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