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与书为伴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27 09:30

□周永战

因为从小爱读书,到高中毕业时我已存了不少书,自己也觉得颇富有。没料到的是,高考结束,我这些书的“灾难”也来了。填完志愿,终于放松下来了,同一个班的一大帮同学直奔我家,目的明确,借几本书,好打发时光。为此,妈妈还蒸了整整两大锅包子,同学们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全部消灭掉了。

吃饱了大家先山吹海哨,然后各自挑自己喜欢的书。每人的书包都装得满满的,有的自行车后架上还夹上了几本。我有些高兴,也有些不舍,于是一个一个叮嘱一定要保护好书,一定想着还,同学们个个答应得都很干脆。

假期一晃而过,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都到了,但我没等到一个来还书的,直到有些同学已开学了,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到,初中高中6年省吃俭用辛苦攒下的书,一朝散去终未回。

工作后有一次去同学家串门,幸遇一本签着我的名字盖着我自己刻得歪歪扭扭的印章的书。提起往事,与同学相视大笑,我赶紧索回,总算见到了“回头书”。

到了大学积习难改,依然买书,买了不少外国哲学和文学名著。虽然好多西方哲学书读得似懂非懂,但拿着一本,在别人面前总貌似很有学问的样子,也挺享受。书依然外借,依然遗失,好在这时同学们都自己买书了,借书主要是互通有无,买多借少,这样又攒下了不少书。

记得每次从读书的城市——保定回老家都大包小包往回带书。毕业时,为了带书,只好放弃了水壶、脸盆等生活用品,在那个经济还比较匮乏的时代,回到家着实为丢弃的物品心疼了好一阵子。

那时买书还没有藏书的意识,更没有版本的概念,只是喜欢,喜欢就买。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有意识地买一些自认为有收藏价值和版本价值的书。保定自不必说,北京报国寺、潘家园,天津沈阳道、文化宫都留下过我与同好淘书的足迹。现在淘书越来越难了,“战场”也大都转移到了网上,网上出现一本价廉物美的好书转眼就被书友订拍走了,神速,简直就是“闪拍”。拍场上书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拍品稍微看好,价格过高,让我只有望书兴叹的份。不过真是积习难改,碰到特别中意的书,有时还是豁出血本一拼到底,对书的占有欲极度膨胀,非得之而后快,之后又少不了自己的患得患失和妻子的一顿白眼和数落。

唉,活脱脱书中“瘾君子”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