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中国人的心灵》之“震撼”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27 09:30

□苏少华

2025年春节前去直隶尚书房小坐,偶尔翻到鲍鹏山先生的著作——2021年第7次印刷的《中国人的心灵》一书,打开初读便爱不释手。

鲍先生是上海开放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前几年,我在书店翻看过鲍先生的书《风流去》,写我国历史上一些先贤圣人、英雄侠士、朝廷政客等,就以为他是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大家,没想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得也很深。这次我读他写的《中国人的心灵》十分过瘾,时时有“震撼”,感受到他的文学功夫之深,也因此春节前后一个月的闲暇时间我都沉浸在这本书中,跟着鲍先生的如椽巨笔,面见一个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大师,聆听他们通过文字发自心底的声音,感受时代的兴衰巨变,体会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升迁与沉浮、激情与无奈。

读出“震撼”的感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语言表达的活泼。愿不愿看一本书,拿到手的第一感觉是,看其语言风格是通俗易懂还是艰涩拗口。《诗经》《论语》《楚辞》《战国策》,老庄孔孟韩非子等,都是古代圣贤,他们的文章没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是读不了、读不进去的。可鲍先生对此的解读却很时尚,很有现代感。艰涩的古文,深奥的道理,鲍先生谈笑风生,善用短句,善用排比,活泼生动,充满灵秀,轻松化解,连中小学生都能看明白。比如,他在《一个民族的情怀》中论述《诗经》之所以为“经”,连用了5个“经典表达”:“我们共同道德观的经典表达”“我们共同政治观的经典表达”“我们共同人生体验的经典表达”“我们民族价值观的经典表达”“我们民族博大情怀的经典表达”,6个“之经”:“爱情之经”“亲情之经”“友情之经”“同情之经”“爱恨情仇之经”“喜怒哀乐之经”。这样的句式表达在此书中比比皆是,这样的观点论述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明《诗经》确实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好书。在《长安花》一文中,鲍先生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盛唐之美,还通过写杨玉环、唐玄宗以及李白等几个诗人,戏称“最美丽而灵慧的女人,最伟大而风流的君王,最杰出的音乐家,最浪漫的天才诗人”“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天堂”,语言极其活泼灵秀。

对比评价的透彻。鲍先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不仅对同一时代的文学大师进行仔细对比,还拉长时空,经常把同一风格或类别的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或诗词大家进行对比,像放电影一样,一篇篇经典作品、一幅幅人物形象尽展眼前,让我们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一目了然,让人不得不信服他的观点和说法。善用对比是这本书比较突出的一个写作特点。他对比《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风,认为前两者古朴典雅,后者华丽而活泼、自由而洒脱。他讲魏晋风度,说“建安作家有志气,他们志深笔长,梗慨多气;而西晋名士既无志,也少思”。在《长安花》一文中,他讲长安之美丽、繁华,不直接写,而是借用卢照邻《长安古意》、杜甫《忆昔》之二、元稹《连昌宫词》,对比描述长安城躁动的人生欲望、物质的极度丰盈、艺术世界的华美;借李龟年和李白作词作曲的《清平调》描述杨玉环的绝世风采。

观点思想的新颖。鲍先生在书中讲人说事提出的观点时有新意,让人总觉眼前一亮,大有“原来如此”之感慨。鲍先生通过对几位诗人、音乐家性格和诗风的对比以及杨玉环对唐朝的贡献,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杨玉环把一个政治的、军事的、道德的唐朝变成了艺术的唐朝,一个音乐、歌舞、游戏的唐朝。”他还说,陶渊明是“对比的大师”,他用心灵之光照亮了田园,而田园生活即是“陶之色彩”。这些观点和结论我是第一次看到,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令人耳目一新,余音在耳。

哲理思考的深刻。在《迷者之歌》中,鲍先生本是写鲍照,却用了大量篇幅,把他与同一时代的陶渊明、谢灵运放在一起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思考。说他们是“那时代的三支笔,一支写田园,一支写山水,一支写社会;一支写两相忘,一支写两相烦,一支写两相缠”,称赞鲍照对乐府诗有重要贡献,在“元嘉三大家”中排第一,还特别指出“李白的看家本领,即来自于鲍照”的观点,最后发出这样的哲思:“鲍照是世界中真正的战士,他歌唱的是真正的战歌。他可能不够纯洁,但这个世界有时候不需要纯洁的婴儿,而需要血污斑斑的战士”,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综上可见,鲍鹏山先生学识渊博,学贯古今,不拘于已有大家观点,经常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他嬉笑怒骂的笔下,浏览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感受中国人的心灵变迁史,发现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大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