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2-27 09:30
□欢立敏
去年的一次文学采风活动让我有幸结识了望都县作家协会主席赵国宏,得知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还是一位连环画小人书创作者,由衷心生敬佩。
连环画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采用文图结合的方式,以多幅图画连续叙述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记录时代生活背景,因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连环画开始广泛流传始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俗称“小人书”,因文字精短、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生动丰富,成为少年儿童争相阅读的读物。
我小时候也曾经拥有过整整一大木箱的连环画,这是我童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也正是这些连环画的文化启蒙,让我从少年时期就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绘画。如今,已年过半百的我对文学和绘画的兴致依然不减当年。因此,当我得知陪同我们一起参观望都尧母庙的赵国宏老师便是连环画《尧母故事》的创作者,甚感幸运。
尧母文化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以上古民间文化为根,取材尧母的传说,依托尧母陵遗址及相关文化遗存,通过尧母教子的故事,引领良好家风、和美乡风建设。赵国宏说,2012年他参加清明祭拜尧母陵活动,内心被深深震动了,便有了创作《尧母故事》连环画的想法,想画一本关于尧母事迹的连环画,以这样的形式告诉现在的青少年,在望都曾经有一位了不起的人——尧母,并孕育出上古仁君——尧。
后来,赵国宏又了解了更多关于尧母与尧帝的美丽传说。前几年,他偶然看到韩增寿老师的传说故事《尧帝与尧母》,产生了一种创作冲动。自此,他便着手开始了创作。
连环画是一种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读物,为此,赵国宏从《尧帝与尧母》一书中摘选出精华故事,进行二次创作。他参照传说故事《尧帝与尧母》,把其中的小故事串连成一个大故事,然后再精简文字,分页整理,形成连环画的雏形。赵国宏翻遍了自己的藏书,还从网上查阅了大量远古神话资料。他白天忙于工作,只能在晚上到凌晨时间才能静心着手创作,常常是昼夜休息时间加在一起只有三四个小时,其中的辛劳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将少女时代、母亲时代、年迈的尧母塑造成老百姓心目中向往的容貌形象,赵国宏绞尽脑汁,无论身处何地,脑海里都会闪现出尧母的神态和容貌。就这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连环画在他的笔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我问赵国宏:“您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绘画的?”他说他从三四岁记事起就喜欢看小人书,还经常用手指在地上涂涂画画。上学后,他便时常用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去城内旧十字街书店买上几本小人书,一是被通俗易懂的文字所吸引,二是禁不住里面勾勒出的白描人物诱惑,时不时地学着描上几笔。小学老师得知他喜欢画画后,专门让他负责办黑板报。从上小学到现在,赵国宏已经收集了1200多本小人书。
回忆起自己这本连环画《尧母故事》的创作历程,赵国宏深有感触。这本连环画的创作历经两年时间,并列入《保定故事》套系。两年间,他日思夜想的都是故事里的人和事。“夜晚与黎明成了我创作的最佳时间,在构图与绘画中享受着寂寞带来的乐趣……小叶筋沾着带有苦味的墨汁在宣纸上勾勒出一笔笔图画时,心里充满了对尧母的尊敬,感觉尧母穿越空间、时间的阻力,在静夜随着我的笔锋呈现在洁白的宣纸上,感觉那样亲切、慈爱。每当此时,也想起我去世多年的母亲,想起那个冬夜,一盏孤灯伴随母亲为我们缝补着日间磨破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