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长城汽车的三次革命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12 12:17

1月11日,长城汽车哈弗轻混(HEV)国际版在徐水工厂下线。
长城汽车徐水工厂哈弗、蓝山混线生产总装线。

□保定晚报记者 苏兰生 田莉

当下,四个轮子的汽车正发生新的变革。那么,改变汽车的是什么?

对此,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吴会肖说:“长城汽车加速全面升级的引擎是AI。”

2月8日,这家车企发布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自主研发的大模型Coffee Agent已与DeepSeek完成融合适配。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这一成果率先从保定传出。

这也是“科技长城”的新亮点。2月25日,记者在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感受到,是新科技的每一次应用,给造车带来智能、动能和性能的高阶提升。

而这仅是保定乘“数”而上,领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智能革命,让行走的“钢铁机械”高智商

长城汽车的这次DeepSeek快速上车,旨在全面提高汽车对驾乘者意图的理解能力和场景的主动感知能力。近期,其已在端侧完成适配的集成部署体验版。

这让长城汽车变得更“聪明”起来。此前的汽车试驾早已让人体验到长城汽车的“高智商”。

2月26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携魏牌全新高山在这里实测了“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功能。这也是在2024年6月的新蓝山重庆智驾基础上的升级。

到过重庆的人,会惊叹人流、车流的高密度。这里的空中、地面和地下交通路网,让许多司机望而却步。然而,这座被称作“导航失灵之城”的8D魔幻山城,却是检验智驾能力的天然试练场,击穿用户认知壁垒的绝佳场景。

“星光立交”“盘龙立交”……这里的立交桥像名字一样梦幻般复杂。全新高山连续穿越多个立体迷宫和地下三层停车场、无保护左转、窄路会车等场景,充分展示车辆的全场景高阶智驾能力。

全新高山依托行业领先的SEE端到端大模型,以及27个高阶智慧传感器,搭载长城最新一代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展示了卓越的精准避障能力和路径规划能力,成功通关“车位到车位”智驾挑战。尤其在决定“车位到车位”能力的关键场景——闸机通行,车辆凭借精准感知和快速识别,顺利通过闸机,毫无顿挫感。

从2024年全新蓝山智驾的“青出于蓝”,到2025年全新高山智驾的“山外有山”,长城智驾“二刷”重庆,是在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体现长城不仅“卷”技术,更“卷”体验。

不仅如此。2月23日,记者在五洲魏牌坦克体验中心启动一辆坦克500试驾车,行驶在车来车往的市区主干道,体验了一次“循迹倒车”功能。

如果用户驾车驶进一条长长的窄胡同或断头路,既不可通过又不能调头时,新司机会叫苦不迭。驾驶这款车却不用愁,只需轻按一键,车辆会按原轮迹返回。该体验中心员工任梦说:“这款车的循迹倒车最长达到100米。”

吴会肖表示,长城汽车将借助AI实现未来制造的新突破,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动能革命,让汽车奔跑“特来电”

在车企新能源化进程中,长城汽车是国内至今唯一兼具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车企。

在其旗下的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各地路上行驶的一辆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呈现在一块大视屏上。这是对车辆的远端监测。

2019年4月,未势能源成立,次年9月就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SUV样车。2021年8月,未势能源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落地的全球首个百辆级氢燃料电池重卡起跑,开始服务于雄安新区。

电堆,是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场所;膜电极‌,是电池的核心部件‌。两者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动力系统的部件,其技术进步速度直接影响汽车性能和成本‌。

2021年9月,未势能源膜电极量产;2023年4月,又推出300+kW膨胀石墨板电堆。此外,2023年未势能源“木星”车载液氢储氢系统、第二代70MPa-57L Ⅳ型储氢瓶推出,10月份落地首个跨省高速示范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翼展货车。

至今,未势能源已分别在上海、保定和日本横滨、德国慕尼黑、加拿大温哥华五大研发中心,完成车载储氢、发动机系统等核心产品,以及膜电极、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布局。该公司依托多方面核心技术的实质性突破,整车产品已覆盖商用车和乘用车,包括氢燃料电池重卡、氢燃料电池轻卡、氢燃料电池环卫车等。其开发的液氢重卡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

未势能源还联合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打造多个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输示范项目,不仅开启“氢燃料电池翼展车、轿运车跨省高速示范线”,车辆还应用到河钢集团、津西集团、新天钢集团等多个钢铁物流示范运输场景,以及上海临港、江苏常熟、河北定州等多个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场景。1月10日,406辆由未势能源配套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在保定交付,标志着全国首个“百台级”氢燃料电池环卫车示范场景落地,助推环卫行业迈入“氢时代”。至今,装配未势能源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汽车已超过1000辆。

长城汽车混动车辆也在快速落地。2月11日的徐水工厂,哈弗H6国际版中期改款整车下线。这款车在发动机空转时关闭发动机,从而减少燃油消耗,还可根据驾驶条件自动调整车辆的能量使用策略,进一步降低油耗。同时,车辆还实现能量回收,在制动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以此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相比于频繁充电的插混车型,这款车无需外接充电,更为便捷。

“科技鬼才”,有位业界人士如此称呼魏建军。这个尊称,源自一项汽车技术。

除发动机外,一般混动汽车利用两台同位置的发电机驱动。有时,一台电机驱动车辆,另一台耗电空转。魏建军提出,将两台发电机分置车辆的前后,解决了一台电机驱动,另一台也耗电的问题。

这就是长城汽车今天的Hi4技术。这在行业内属于首创,已成功应用到长城汽车的多款车型中。

“Z”取自“顶峰”(Zenith)的外文首字母,寓意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混动架构探索上冲向的又一高峰。1月1日,坦克500Hi4-Z上市,在全球首创由大马力混动专用发动机、大功率前后双电机及大容量越野专用电池组成的插混越野车型。

目前,长城汽车所有品牌均有新能源车型。2024年销售新车12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32万辆、同比增长22.82%。

性能革命,让安全驾车“加速跑”

车辆底盘性能、经济性、传动系性能、制动性能、振动和噪声和淋雨……整车的这些性能测试,需要设备设施完备的试验场。2014年,长城汽车试验场投入使用,2018年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在长城汽车建成。

2月11日,在现有徐水试验场及智慧交通试验场基础上进行的智能网联试验场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其实,此前的这个企业试验场,已入列国内主要综合性汽车试验场榜单。

这个升级改造项目投资过亿元,建设模拟隧道(雨雾/光照模拟系统)、综合长直道、匝道+服务区+收费站、弯道测试区、坡道测试区、泊车广场等9大功能区,可随时根据研发需求,自主构建特殊气候、特殊路面下的复杂交通测试场景。

如何测试无人驾驶车辆?这是一个新设问。这个实验场,会运用AI精准模拟特殊环境,实施通信设备、感知设备、云控平台等领域的研发验证试验,验证车路协同技术,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同是2月11日,亚洲最大的汽车碰撞试验场——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性能试验中心竣工。

这个中心内建有长城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室。这是自主品牌首家具备传统碰撞、多类型动态翻滚、预制动、高速护栏等全类型试验能力的试验室,自研了最全多类型动态翻滚能力,可实现螺旋翻滚、路缘石绊翻、沙坑绊翻、侧向翻滚和边坡坠落翻滚试验。试验室还规划了模拟高速公路撞击护栏的工况,实现了15°、20°、25°三种角度的护栏撞击试验能力,这也是国内主机厂中首个具备这种测试能力的试验室。

如今,车辆设计的车速较高,碰撞形式发生变化。比如,高速行驶的汽车遇紧急制动时,人会发生前倾,若制动后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驾乘人与气囊更近。这需要对这种减速后碰撞进行研究,对气囊和安全带进行匹配。该试验室最大可模拟加速至时速110公里,再紧急制动减速到50公里的碰撞场景。

一个实验室,也在带给长城汽车的性能革命。

吴会肖说,长城汽车作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会始终把技术创新与品质卓越当作核心动力,在保定“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发展格局下,为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活力。

(本文图片均由田莉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