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惊蛰是万物苏醒的节气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14 15:31

插图 四月

□易州米

每年快到惊蛰节气的时候,我就会思念去世多年的奶奶。

奶奶是个热爱生命的人,她不喜欢漫长而寂寥的冬日,总盼着春天早一点到来。不过以她的标准,早春春寒料峭,即使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相继过了,冬天也不能算是彻底结束,只有到了惊蛰,“惊蛰地气通,万物都苏醒”(奶奶的说法)之后,春天才会大步而来。

我小时候曾经质疑过奶奶的话,问她:“什么叫地气?难道您看到过吗?”

奶奶听了并不恼,拉着我来到院子外的小菜园里,用铁锨挖开一个小坑,把她的手和我的手都放进去,问我:“感觉到了吗,是不是有一股向上升的气?”

那是我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去感受大地的气息,虽然一开始感觉泥土只是冰凉,但过几秒后手似乎接收到了一丝来自大地深处的温度,这也让我从此相信了奶奶那句“名言”的前半句,大地的气息确实通畅了。至于万物是不是都从冬眠中苏醒了,我却无法确认。

这一点奶奶有办法证明——她要为一家人“炒虫”。所谓“炒虫”并非真有什么虫子可以放进锅里炒,奶奶炒的实际上是半锅以黄豆为主的杂豆,如果炒到一定火候,那些豆子开始在锅里不安分起来,那便证明了“名言”的后半句,我们也就可以享用那些香脆的“虫子”了。

除了带有一定仪式感的“炒虫”,奶奶还会在房前屋后细心观察,即使看到几只早早出洞的小蚂蚁也会指给我看,而院子里的那株蜡梅就像她的铁杆支持者一样,总在惊蛰前后绽出小小的黄花,从而证明花朵们的苏醒。其实奶奶用心最多的是屋檐下的那两家燕子,可惜燕子们不给力,总要在惊蛰过后好些天才从南方赶回来,让奶奶等得着急。不过奶奶却从来没有责怪它们的意思,始终一脸慈祥,最多说上一句:“大老远的,认得家就好!”

对奶奶来说,该通的通了该醒的醒了之后,就该惦记着“春雷”了。她念叨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雷声怎么能叫惊蛰呢?她觉得只有春雷响了,天地间的又一场四季轮回才算正式开始。在这一点上我是理解她的,春雷就像赛跑时的发令枪一样,枪一响,比赛开始。只不过万物比的不是奔跑,比的是勃勃生机。

如果正好在惊蛰前后听到雷声,而且下了雨,那奶奶会兴奋好多天,好像这是春天馈赠给人们的礼物一样。都说春雨贵如油,奶奶是真把那细细密密的小雨当宝贝看待的,希望充满灵性的小雨能给土地带来更多的生机。奶奶也会因此行动起来,将去年留存的蔬菜和草花的种子全都找出来,精心挑选一遍,虽然还不到播种的时候,但她坚定地认为应该做好准备了。

如今奶奶虽然已经离开多年,但她关于惊蛰的那些话语却一直藏在我的心里。每个惊蛰时节,当看到第一只蝴蝶在花园里翩翩起舞,听到第一声春雷在天边轰鸣,我就会想起她说“惊蛰地气通,万物都苏醒”时的神情。那神情里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对春天和生命的期待,更有一种与天地万物相通的情感和智慧。

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我深受奶奶的影响,每年都在阳台上栽种不少蔬菜和草花。我也继承了奶奶的习惯,惊蛰前后为那些花盆松土施肥,认真地准备好种子。当然我也会盼望一声春雷响起,像奶奶那样念叨——没有雷声怎么能叫惊蛰呢?因为那是春天的发令枪,无数生命正准备着创造奇迹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