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14 15:31
□刘逸仙
给小麦浇返青水
在我的老家,惊蛰前后开始给小麦浇返青水。蛰伏了一冬的小麦被一丝丝暖流唤醒,蓄势待发。此时的麦苗不能像冬天那样,说踩就踩,想打滚就在上面打滚,甚至让牛羊吃上几口也没关系,一旦开始返青,就不能越雷池半步。
人勤春来早。作为生产队长的二大爷,每天都要去麦田走一遭,还会蹲下身,将一株麦苗拉到眼前查看,根系发达、分蘖较多的麦苗抗冻抗旱的能力强,可适当晚浇返青水;土壤墒情差、麦苗细而黄、冻害较严重的地块可适当早浇返青水。
早春时节,天气变化不定,乍暖还寒,把握好浇水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某个早晨,二大爷走出麦田,转身回望,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对麦子说话:“该浇水了。”万物皆有灵性,晨风中的麦苗摇动起来,互相传递着好消息。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也像麦苗一样精神抖擞,因为每年浇返青水都由我们承包,是挣工分的好时机。
麦苗喝饱了水后变得油绿发亮,铆足了劲准备往上蹿。年轻的姑娘和小伙也急着“返青”,他们迫不及待地脱下厚厚的冬装,为新的理想做着出发的准备,再过几日,桃花红了,杏花白了,一个新的轮回开始了。
给老房子穿“新衣”
我童年时故乡大多数人家住的是土坯房。这种房子一旦漏雨,墙体极易损坏,严重时会倒塌。因此,每年开春,人们都会给老房屋顶穿一层“新衣”,以防雨季漏水。
“新衣”用碾压过的麦秸和麦鱼儿(麦壳)加上质优的黄土和成泥,麦秸和麦鱼儿相当于粗细不等的钢筋,把黄土拉扯到一起,力道强劲。大约抹一两指厚,风吹日晒雨淋,一年下来,屋顶泥土流失严重,所以每年开春要补上一层,让屋顶达到原有的厚度。
这是一天必须完成的急事,要一气呵成,不留碴口,需要七八个人流水作业。届时,乡亲们就会应约来帮忙,挑水的、和泥的、运泥的、往房顶上拽泥的、抹房顶的…术业有专攻,每人各管一摊儿,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大伙你说个笑话,他哼个小曲,房主人忙着递烟倒水,全是满满的情意。老辈人早定好的乡规,给乡亲们帮忙,满半天吃一顿饭,满一整天吃两顿饭,不取分文。贫困的日子里,大伙互相帮衬,生活显得格外幸福快乐。
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发生在春天里的老故事年复一年,总是温情地在我心中演绎,抚今追昔,感慨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