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8-30 11:32
□郭振山
过去在农村,不管男女老少,夏天下地劳动时都要戴一顶草帽,晴天可以遮挡如火的骄阳,地头歇畔时还可以当扇子,遇到突来的降雨时又可挡雨。因此,草帽就成了当时人们夏天下地出工的必备,陪伴人们度过炎炎夏季,直到秋收过后天气变凉才算完成自己的使命,被挂在储物间或车门洞的墙上,等到来年初夏再取下来继续陪伴主人。
做草帽要先用麦秸为原料编成草帽辫,再用缝衣线一圈接一圈缀连而成。因此,若做草帽必先编草帽辫。
我小时候在农村,学校麦收期间都放麦假,假期一般半个月,目的是让大家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夏收夏种,也有让学生参加抢收抢种,亲身体验耕作艰难的考虑。放假前,老师除对学生留一定数量的作业外,还要求他们用新麦秸编草帽辫。开学时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交长度不等的草帽辫,作为个人勤工俭学的任务。开学后学校将收上来的草帽辫统一上交,最后卖到草帽厂,把这些收入除按一定比例留作补充学校办公经费外,根据每个学生交上来的草帽辫的数量等值返还。因此,当时我们都盼着放麦假,好利用取之不尽的麦秸多编草帽辫,为自己挣零花钱。虽然这些辛苦钱最后多数被家长没收用作家庭开销,但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编草帽辫的原料是麦秸,但并不是所有麦秸都适用。适合编草帽辫的只有连着麦穗的第一节,也就是不过半尺长的那一段。麦子割下来后打成捆运到打麦场里,趁着解开捆摊在场上晾晒未干前,拿一把剪刀提个竹篮子去先剪下麦穗,再从第一节处截下来放进篮子里。这样一根连一根地剪下来,直到篮子满了或感到累了为止。
回家后搬一个用麦秸编的蒲墩坐下便开始编。这草帽辫的编法不同于女孩发辫的三股编法,一般以四股为主,也有六股、八股编法。四股编法即起始用四根麦秸,采用两边向中间折回法。当最左边的一根穿过中间两根后折转就成了右边边缘,而最右边一根穿过中间两根变成左边边缘,中间两根分别随第一根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辫子便一点点地变长。一般情况下一顿饭工夫可编二尺以上。一个编技熟练的人充分利用零星时间,一个麦假下来能编8到10丈长的草帽辫。
我编草帽辫是跟大姐学的。小学三年级时,大姐的手巧就已在全村有名了。绣花、剪纸、编织、做饭全是不学自通。那年风调雨顺,小麦长势非常好,不但穗大而且穗下的第一节莛比往年又粗又长,为编织草帽辫提供了优质的材料资源。放假后大姐带着我来到生产队的打麦场上,正好有一辆拉麦个子的马车来卸车,等不及晒场的人解开麦个子,大姐拽过一捆自行解开就剪起来。我也连忙下手,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回到家中大姐就手把手教我起头、编织,在她的指导与示范下我很快就入门了。
编草帽辫入门容易,真正学会并熟练编织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行。因为四根麦秸左进右进都要循着规律,一根出错就会导致编织不能正常进行。另外,一根麦秸编到头需要用新的麦秸及时接续,而接头处不能留有明显的接续痕迹。这就需要编织者正确处理两个麦秸接头,既要保证编织紧密,花纹不受影响,又要做到接头处正反两面都不能显露痕迹。我因是初学,接头处总是处理不好,顾了正面顾不了反面,顾了反面又使正面出现了冒头。每到这时大姐便放下自己的活儿,手把手指导示范。看看麦秸快用完了,我也在家里憋不住了,就向大姐提议由她继续编织,我去场上剪麦秸。大姐早已看透我的心思,仍装作不明就里地答应了。我顺势放下手中未编结的草帽辫,拿起剪刀和竹篮飞也似的出门而去。
这一假期,我和大姐配合着编的草帽辫加在一起有30余丈长。开学那天,父亲推着家里的半旧飞鸽大架自行车,驮着草帽辫帮我们送到学校,这让当时因实行复试班教学,学校仅有的两位老师惊奇了好长时间才缓过神来。接着问题又来了,由于大姐在四年级,我在一年级,该怎样把这些草帽辫分到两个年级让两位老师也犯难了。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大姐三分之二,我三分之一。虽然我分的少但也从心里感到满足,因为这些草帽辫大多是大姐编的,这样分我已经占很大便宜了。
两天后,交草帽辫的老师回来把学校提留后应返还的12元按大姐8元我4元交给我们时,同学们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一种由衷的喜悦瞬间从我内心深处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