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7-19 08:02
□王志顺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程斯宇在停电状态下仍能用彩色粉笔绘制出精准的“四渡赤水”作战图,地理教师袁晓能用粉笔绘制精确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力学教授黄方林坚持三十年用板书推导复杂公式……这些看似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时代意外“圈粉”,反映出教学本质的恒常价值。
程斯宇的板书之所以引发热议,不仅因其历史教学的专业性,更因其展现的教学态度。停电时仍能流畅授课的底气,源于他对教学内容的烂熟于心;彩色粉笔勾勒的不仅是行军路线,更是对历史细节的严谨考据。当蓝色粉笔描绘的赤水河与红色箭头标记的行军路线在黑板上渐次展开,这种时空关系的可视化呈现,远比电子课件中的现成图示更具教学张力。同样,袁晓能用粉笔画出浑圆的地球轮廓,黄方林三十年如一日推导力学公式,这些看似传统的教学方式,实则是教师专业功底的集中展现,他们用一笔一划的坚持诠释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教育真谛。
这些板书教学之所以打动人心,还在于其展现的知识建构过程。黄方林教授在黑板上逐步推导公式,让学生们看到了思考的过程;袁晓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每一笔添加都伴随着原理的讲解。这种知识生成的“慢直播”,恰恰是现代教育中最珍贵的部分。在知识获取日益便捷的今天,学生更需要的是思维方法的熏陶,这正是即时板书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多既善用技术工具,又懂得教育本质;既追求教学效率,又珍视育人过程;既拥抱时代变革,又坚守专业精神的“板书教师”。每一幅被学生珍藏的板书,都是对坚守教育初心的礼赞,都是对“何为好老师”的生动回答。